作者:乘梓
沈溯的指尖悬在培养舱的能量屏上方,纳米手套与玻璃罩之间隔着0.3毫米的真空层,却仿佛能触到舱内那颗脉动的透明水晶——那是编号「熵零-7」的外星幼体,此刻正用它尚未分化的伪足缠绕着一株来自地球的蒲公英。绒毛顶端的白色冠毛在微重力环境下轻轻舒展,像一团凝固的星尘。
光斑初绽:惊奇感的第一粒火种,警报声突然撕裂实验室的静谧。能量屏上,水晶内部的量子云图正以超光速坍缩,原本均匀的透明体中央,一个豌豆大小的光斑正像活物般游移。那不是任何已知的能量反应——沈溯记得三年前在火星废墟捡到这颗「灵魂载体」时,它不过是块折射着冷光的顽石。
“博士,光谱分析显示……光斑的频率与人类海马体记忆突触的放电模式一致。”助理林夏的声音带着颤音,全息投影在她肩头跳动的数据流突然扭曲,“但它没有加载过任何生物模板!这不可能——”
沈溯按住她发抖的手腕。作为「熵海计划」首席科学家,他见过太多“不可能”:五年前月球背面出土的外星文明遗迹,三年前穿越柯伊伯带的神秘信号,还有此刻在培洋舱里,正用原始神经突触模仿地球生命的异星幼体。光斑突然加速旋转,在水晶内壁映出蒲公英绒毛的投影——不是扫描成像,而是某种更直接的、类似于“看见”的认知。
“它在记录接触瞬间。”沈溯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话,“每个生命的第一个记忆,都是宇宙写给自己的情书。”他不知道这个诞生于熵增宇宙边缘的幼体,会如何定义这株来自碳基生命摇篮的植物。但当光斑化作蒲公英的轮廓时,他突然意识到: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所有预设,此刻正在培养舱里土崩瓦解。
共生意识:当他者成为镜像,凌晨三点,沈溯躺在神经接驳舱里,任由纳米探针侵入大脑皮层。这是他第七次连接「熵零-7」的意识海,前六次都在接触的瞬间被汹涌的量子乱流弹开——就像幼体在害怕,又像在好奇。
这次不同。当他的视觉神经接收到第一缕信号时,世界变成了晶体折射的七彩色块。他“看”到自己的手——不,是幼体的伪足,正缠绕着蒲公英的花茎。绒毛上的露珠映出实验室的穹顶,却被解析成无数个流动的几何图形。最震撼的是“记忆”的质感:在地球生命的认知里,记忆是线性的、带有时间刻度的碎片,而在这里,记忆是同时存在的概率云——蒲公英的触感、培养舱的温度、甚至沈溯此刻接驳的意识,都在同一个量子态里共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