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慰列祖列宗:“南疆已定,勋贵之乱已平,祖宗基业可保。” 他望着神位,忽然想起元兴帝设免死铁券的初衷 ——“奖忠良”,而非 “护奸佞”,心中一阵感慨。
平叛后,谢渊在南疆清查李穆余党,发现有十余名镇刑司旧吏(李穆党羽)混入土司军中,充当谋士。他下令 “凡参与叛乱者,不论身份,一律按律处决”,并贴出告示:“百姓若举报李穆旧部,查实后赏银五十两。”
短短一月,南疆百姓递诉状者逾千,揭发 “某吏曾替土司收粮”“某官曾为叛军传递消息”。谢渊亲自审案,对老弱妇孺耐心询问,对负隅顽抗者依法严惩。有叛军家属哭求:“是李穆逼我们的!求大人开恩!” 谢渊道:“胁从者可免死,但需指证主谋,律法讲‘罪有轻重’,却不容‘知情不报’。”
李穆被押往琼州,沿途百姓骂声不绝,扔石子、泼脏水者络绎不绝。他昔日的党羽早已四散,无人敢接济,只能在囚车中啃干饼,受尽屈辱。行至岭南时,他望着南疆方向的烽火(平叛余火),忽然疯笑:“我以为勋贵权大,能遮天蔽日,原来在律法面前,什么都不是……”
谢渊收到押解官的奏报,对副手道:“流放不是目的,是要让天下人知‘无论身份多高,犯了法都要受罚’。” 他在风宪司立碑,刻 “法不阿贵” 四字,告诫属下:“查案要铁面,量刑要公正,别让百姓觉得‘律法只治小民’。”
南疆平定后,谢渊奏请 “设南疆巡抚,掌军政大权,常驻龙州”,并 “改土司制为流官制,由朝廷派官治理”,“开屯田,兴水利,让士兵与百姓共耕,以防再次生乱”。萧桓准奏,任命清廉的江南知府(曾弹劾过李穆)为南疆巡抚。
新巡抚到任后,按谢渊的建议:“每月公示粮价、赋税,让百姓监督;选本地乡绅参与政务,化解矛盾。” 一年后,南疆粮产翻倍,百姓安居乐业,再无叛乱迹象。玄夜卫密报:“民间传‘谢大人整肃李穆,救了南疆百姓’,孩童都唱‘风宪官来,土司不敢反’。”
谢渊回京复命,萧桓在太和殿设宴庆功,百官称贺。席间,谢渊却奏:“李穆之败,非臣之功,是律法之功;南疆之定,非兵之威,是民心之功。臣恳请陛下‘永废勋贵免死铁券之特权’,‘凡涉贪腐、通敌者,无论爵位高低,一准三法司会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萧桓起身举杯,目光扫过群臣:“准奏!自今日起,‘法不阿贵’写入《大吴律》,让天下知‘忠良受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