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大吴会典?军审制》 载:“凡‘边军驻地贪腐案’,皇帝可设‘军前审案’,‘就地开庭,军民旁听,玄夜卫主审,三法司派员监审’。审案需‘验账册、查仓储、对人证’,‘贪腐逾千两、克扣军粮逾万石者’,‘立决于军前’。德佑年间‘边地多弊’,故‘军审不拘常例,许以军法严办’,审出之‘赃粮、赃银’一律‘返还边军’,‘涉案官员家产抄没入官’,‘同案包庇者降级调用’。”
朔雪边关卷弊尘,军前审案正官伦。
账中猫腻层层破,仓里亏空件件真。
二十七奸皆伏法,五千石粟复归军。
长城内外欢呼动,始见清风满塞垣。
德佑三十年正月初二,大同卫的积雪刚没过脚踝,踩上去发出 “咯吱” 的轻响,中军大帐外已竖起三丈高的木台。台柱裹着青布,台额悬着 “军前审案” 四个朱漆大字,字缝里还嵌着未化的雪粒,在朝阳下泛着冷光。木台两侧立着两排玄夜卫缇骑,甲胄上的霜花遇热融化,水珠顺着甲叶滴落,在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
萧桓坐在帐内翻阅卷宗,案上堆着从王林党羽家中搜出的 “大同卫官员往来账册”,纸页泛黄发脆,边角因常年翻动卷成波浪。他指尖捻起一张账册,墨迹在寒风中凝着冷光,“阳曲卫” 三个字的墨色比其他字迹略深,显然是反复圈点过。炭盆里的炭火 “噼啪” 爆响,将他的影子投在帐壁上,随着火光轻轻晃动。
谢渊捧着勘验记录进来,进门时先拂去肩头的雪粒,靴底带进来的雪在炭盆边融成水痕,蜿蜒着爬上案角。“陛下,按账册标注,大同卫军屯粮三年亏空七万石。” 他将勘验记录摊开,上面用朱笔标着各卫所的亏空数额,“各卫所千户以上官员,半数在‘馈赠’名录上有记录,阳曲卫千户孙志的名字出现了十二次,每次‘馈赠’都在秋收后三日。”
“军屯是边军命脉。” 萧桓指尖重重点在 “阳曲卫千户孙志” 的名字上,笔尖将纸页戳出个小坑,“《军屯则例》载明‘每屯岁缴粮五千石’,阳曲卫十屯,岁缴应五万石,去年却只缴三万石,账册上写‘蝗灾歉收’,可玄夜卫缇骑查得他们秋收时私开粮仓,连夜将新粮卖给了朔州的粮商。” 他推开帐门,寒风卷着雪沫扑面而来,木台前聚集的军民已黑压压一片,士兵们握着兵器的手冻得发红,却没人肯搓手取暖,都望着帐门方向。
“今日就从孙志审起。” 萧桓的声音在寒风中格外清晰,目光扫过台下踮脚张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