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冬天开始,张景便不再出诊,每月施医就梅念和侯英出诊。同时也是这次回百草堂,侯英终于成为了张景的弟子。张景当初有言,等那一天侯英可以自己独自施医时,便是张景的正式弟子,期间侯英想离开,随时可以。
且因为梅念的加入,张景便不在上山采药,由梅念和侯英代替。百草堂便不再关门,有些村民为了抵看病的诊金,便会带着些药材来。因此,百草堂勉强能维持平衡,在某些药材不足时,梅念和侯英上山采摘,或者采摘到极好的药材出售购买常见的药材。
在临县的市井巷陌间,百草堂的声名比官衙的铜钟更响亮。这座悬着褪色木质匾额的医馆,立于乡野间。自开业那日起便立下铁律只为解百姓的病痛疾苦。
深巷里的老妪皆知,这里的大夫会为交不起诊金的妇人煎免费的汤药;田间的汉子都懂,即便身无分文,只要扛来一捆柴火,便可抵做诊金。掌柜的药柜里,熊胆研磨的解毒散与寻常艾草熬的退烧药并排而放,熊骨熬制的汤药从不标高价。
久而久之,县老爷姓甚名谁无人在意,可谁家灶台还没熬过百草堂的苦药?谁家孩子不曾在医馆门槛前接过温热的药糖?这方烟火缭绕的医馆,用最质朴的善意,撑起了一片独属于穷苦人的庇佑晴空。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七八年,期间侯英也娶媳妇了,在百草堂外建立一个简单的木屋,算是侯英的新房。侯英的小孩也五岁了,梅念也觉得甚是有意义。然而大燕和勾陈国战争打响,大燕国不得不到处征兵,到了第九年,征兵已经无法征得士兵,因此开始了抓。原本破败村庄更加破败,百姓赋税再次加重,加上青壮再次被抓走,已经无力负担了。
每每走到熟悉的村子,却少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梅念和侯英异常难受,然而厄运很快轮到他们身上了。这次梅念和侯英刚回百草堂,侯英的媳七娘连忙让梅念和侯英进山,不要再下来,官府已经发了通知,百草堂必须去一个到军队服役。
然而,或许是路上被官府发现了,梅念和侯英已经被捕快堵住了。捕快道:“侯大夫,梅大夫,实在是没有办法,我已经尽力为你们拖延了,上方发了命令,医者必须去军中随军。我知道你们的菩萨心肠,不到万不得已,我真的不愿意打扰两位,还请见谅,若此行我不能请一名先生回去,我满门都得充军。”
梅念长吸一口气道:“我知道,你们衙役也十去其七,你们也是无奈之举。我陪你们去吧,但是希望你不要再为难侯英。”
捕快道:“你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