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保持冷静,这样才能有先机。”他整理了一下情绪,继续冷静的说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爷爷,”王离回答,然后退了出去。
不知道王上怎么样了,孙子王离退出去之后,王翦坐在书房里想。
当初这位秦王否决了自己的提议,任用李信出征。这是秦军东出以来第二次输,上一次是对上了李牧,那时候李斯姚贾他们用反间计让赵国自毁长城。
不知道现在这种局面,他又要如何应对?
“大王,李信带兵远征,劳师动众,却一无所获,我秦军二十万大军有去无回,来年还有何人务农耕?”秦王宫里,冯去疾上奏道,“等到李信回朝,臣斗胆请我王降罪处罚。”
“大王不可,”尉缭站出来反驳,“胜败乃兵家常事,李信此战虽败,但其为我大秦打下燕国的功绩仍在,一战之败而降罪,以后还有何人敢为王前驱呢?”
“尉缭大人此言差矣,”姚贾站出来说,“大王,秦军之所以能战,靠的就是赏罚有度,战败比战胜要容易,假如战败了不受处罚,那还有什么人会卖力的去取胜呢?”
“大王,”顿弱站出来说,“若要处罚,请您不光要处罚出征的将军,您的叔公昌平君贪生怕死,还没有交战就为了保全自己而跑回了秦国,把楚国新地交给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
“王上啊,”我哥哥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昌文君并不知道他的哥哥是秦军兵败的始作俑者之一,他听了顿弱的话非常不高兴。
“假如有昌平君在郢陈驻守,即使战败,我军的损失也要减少大半。王上要公平的处事,不能因为关系的亲疏而运用不同的法律。”顿弱继续说。
“若按照顿弱大夫的道理,因此就要处罚昌平君,那臣也请求您处罚臣,老臣身为左丞相,知道攻打楚国的诸多不利却没有劝谏,这是臣之过。
“同样的,这些谏议大夫食秦禄,受皇恩,却不能劝阻大王,也当惩罚!”昌文君说。
嬴政安静的坐在大殿正前方中间的位置上,安静的听着群臣们的讨论。
从攻打秦国拉开扫灭六国的序幕以来,他早已经知道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会遇到坎坷是注定的事情。
比起发怒或者悲伤,他更需要做的是脚踏实地,克服所有的障碍,步步蚕食,最后吞并天下。
比如在当下,他最需要做的是考虑如何把战败的损失降到最低,以及如何能反败为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