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打算,以一些新的经营理念和未来的收益预期,作为‘技术股’和‘名望股’入股。如此一来,咱们家便不必拿出太多现银,也能在这份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新的经营理念?”
陈山和李秀都有些不解。
陈平安微微一笑,开始详细解释起来。
“比如,咱们的书坊,不仅仅是卖书。还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印刷方法,虽然不能与官府的活字印刷相比,但也能提高一些效率,降低成本。”
“再比如,咱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推出一些定制化的书籍。像是给蒙童启蒙用的识字课本,给农人看的农桑技术手册,给妇人看的菜谱绣谱等等。”
“甚至,咱们还可以与县学合作,办一些小型的‘扫盲班’,教导乡邻识字读书。如此一来,既能传播文化,也能带动咱们书坊书籍的销售,一举两得。”
听着儿子侃侃而谈,陈山和李秀都有些目瞪口呆。
这些新奇的想法,是他们以前从未听说过的。
“平安,你……你这些主意,都是从哪里想出来的?”
李秀忍不住问道。
“不过是平日里多看了些杂书,胡思乱想罢了。”
陈平安随口应道。
“爹,娘,此事儿子已有计较。过几日,钱掌柜会派人前来清溪县,与咱们商议具体的合作事宜。到时候,还需爹娘出面,与他们好生接洽。”
“好好好,平安你放心,此事爹娘一定办得妥妥当当。”
陈山连连点头,心中对儿子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几日后,墨韵斋的钱掌柜,果然派了一位精明强干的管事,带着几名伙计,来到了清溪县。
双方经过一番详细的商议,很快便达成了合作意向。
新的书坊,选址在县城一条颇为热闹的街道上。
由墨韵斋出资修缮铺面,提供货源和部分人手。
陈平安则以其“案首”的名望,以及提出的那些新颖的经营理念,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占据了三成份子。
此事一定,陈平安在家乡的名望,再次水涨船高。
不少人都在暗中议论,这陈家小子,不仅会读书,还有经商的头脑,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书坊的事情,暂且告一段落。
陈平安又将心思,放在了另一件事情上。
那便是陈老爷倒台之后,其名下被官府查抄的那些田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