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曼谷港与中国的“一带一路”航线深度对接——每周有50班集装箱船直达广州、上海,运输时间仅7天,比从新加坡中转节省3天,这为正大“泰国生产、中国销售”的模式提供了物流支撑(如泰国正大的海鲜罐头,经曼谷港运至中国,成本比中国本土生产低15%)。正如谢国民所言:“曼谷港不是我们的仓库,是连接两个市场的桥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潮汕移民的“商业基因”赋能。创始人谢易初(1896-1983)从广东澄海移民泰国时,带来了潮汕商人的三大特质:一是“贾而好儒”的诚信观(与农民签订的收购协议从不违约,即使亏损也兑现);二是“抱团经营”的网络意识(联合潮汕同乡建立玉米采购联盟,降低成本);三是“灵活应变”的生存智慧(1950年代泰国限制外资时,迅速将企业注册为“泰资”,并娶泰国妻子融入本地)。这种基因在第三代掌门人谢国民身上延续:他既懂潮汕话(与中国合作伙伴拉近距离),又精通泰语(与泰国政府沟通无障碍),甚至会说流利的英语(与跨国公司谈判),这种“三语能力”使其能精准捕捉不同市场的政策与文化差异。2023年,正大集团的潮汕籍高管占比仍达30%,但泰国、中国、马来西亚籍高管各占20%,形成“以潮汕文化为内核,多地域人才共生”的管理团队。
三、文化体系:家族传承与本地化的平衡术
正大集团的文化内核,是“华裔家族控制”与“本地化运营”的精妙平衡。从谢易初到谢国民,家族始终掌握战略方向,但绝不排斥本地人才;坚守“农牧为本”的初心,却能灵活拥抱零售、地产等新领域;强调“诚信经营”的传统,又善用现代管理工具,这种文化弹性使其在不同市场都能扎根生长。
“家族集权+职业经理人”的治理模式。正大集团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谢氏家族持股65%),但日常管理完全交给职业经理人:泰国区CEO是毕业于朱拉隆功大学的泰国人,中国区CEO是曾任职于中粮的中国人,零售业务负责人则是来自7-Eleven日本总部的日本人。家族只掌控“三件事”:战略方向(如“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布局)、核心人才任免(各国区CEO需家族批准)、价值观传承(每年召开“家族-经理人”峰会,强调“利国利民利企业”的三利原则)。这种模式既避免了家族内斗(谢氏家族规定“非长子不得参与经营,只享受分红”),又保证了专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可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