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进士目眩神迷,连赵贞吉都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原本只是陈谨个人的请教,竟无形中变成了陈恪这位年轻座师对全体新科进士的一场生动“训导”。
场面一时间竟被他牢牢吸引,连赵文华那边都停止了交谈,望了过来。
陈恪敏锐地察觉到气氛的变化。
他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更明白此刻谁是真正的主角——主考官赵贞吉。
话音甫落,他便端起酒杯,含笑转向主座,姿态恭谨而自然:
“学生一时忘情,在座师及诸位新科面前妄言,贻笑大方了。
今日鹿鸣盛宴,乃赵部堂总揽全局,辛劳主持,方得圆满。
诸生锦绣文章,国之栋梁,皆赖座师慧眼识珠,悉心栽培。此杯,当敬座师!”
他这一举杯,言辞恳切地将功劳和光环重新奉还给了赵贞吉。
既展现了自己的才学与担当,又给足了主考面子,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赵贞吉捻须微笑,眼中那抹赞许更深,举杯应和。
苑中气氛重新活跃起来,丝竹再起,觥筹交错,仿佛方才那场精彩而短暂的“学术风暴”从未发生。
灯火阑珊处,陈恪年轻的侧脸在光影中明灭不定,温应禄、梁梦龙等人望向他的眼神,复杂中多了几分真切的敬重。
而这位陈谨,依旧痴痴地望着他的座师,仿佛要将那席话刻进心底。
陈恪与他视线交错的瞬间突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陈恪脑海——
嘉靖!青词!
眼前这不正是应对那位修道帝王最完美的“工具”吗?
这书呆子学问扎实得可怕,引经据典、寻章摘句的本事堪称一流,文风想必也是四平八稳、引经据典、玄之又玄。
让他去琢磨那些迎合嘉靖喜好的“玄妙天道”、“祥瑞之兆”,岂不比自己去绞尽脑汁强得多?
陈谨绝对能写出辞藻华丽、典故精妙、看似高深莫测实则空洞无物的“上佳”青词,而且必然乐在其中!
这份意外的发现,让陈恪疲惫的心情瞬间明朗起来,看向陈谨的目光也多了几分真切的“欣赏”。
他走近陈谨身边,语气更加亲近:“会元才思敏捷,见解深刻,令本伯亦受益匪浅。日后若有闲暇,不妨多来寒舍走动,煮茶论道,切磋学问。譬如……”
陈恪微微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循循善诱,“陛下潜心玄修,于天人之道常有妙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