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自我介绍,消除一些陌生感。然后,他引导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困扰,但要求大家聚焦事实和感受,避免人身攻击和情绪化的指责。
李女士第一个发言,她抱着婴儿,声音带着哭腔,哽咽着诉说婴儿的日夜颠倒,自己如何身心俱疲,丈夫如何焦头烂额,家里如何弥漫着压抑的气氛。她丈夫在一旁补充,说他们尝试过各种方法哄睡,但楼上那声音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功亏一篑。
张同学展示了他手机里记录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他被噪音打断的学习记录,每一个“被打断”的时间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形容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专注的工匠,正要雕琢出最完美的细节时,突然被人猛地推了一把,工具飞出去,作品也毁了。他看着自己日益稀疏的头发和黑眼圈,无奈地笑了笑,说:“林队,我知道这很矫情,但我真的觉得,我的未来可能就因为这噪音,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王教授的女儿代替父亲发言,她陈述了父亲失眠加剧的健康担忧,说父亲原本睡眠就浅,现在更是整夜整夜地睡不着,白天精神萎靡,脾气也变得暴躁。她拿出父亲最近几次复诊的病历,上面医生的建议栏里,赫然写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刺激”。
小雅坐在那里,低着头,听着邻居们的诉说,脸上满是羞愧和不安。她没想到自己的直播,会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困扰。她小声地解释:“我…我不是故意的。我刚开始做直播,经验不足,为了吸引人,就…就喊得声音大了点,音乐也放得响了点。我知道错了,真的。”
志愿者阿姨适时地引导大家,让情绪稍微平复下来,然后开始引导大家思考解决方案。
第三步:务实方案的智慧碰撞
诉求明晰后,林野引导大家从指责转向解决方案的共创。他拿出几张准备好的A4纸,上面是他提前调研的几种方案,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利弊和预算。
“大家看看,我这里有一些初步的想法,都是围绕怎么减少噪音这个核心问题来的。”林野指着纸张,“隔音降噪是核心。主要有几种方式:”
“第一种,专业隔音改造。”林野指着第一张纸,上面画着简单的示意图,“推荐在直播房间(次卧)地面铺设高密度隔音减震垫+浮筑地板,墙面加装专业隔音棉和吸音板,窗户更换为三层夹胶隔音玻璃,门缝加装密封条。这样做的效果最彻底,基本上能隔绝大部分噪音。但预算较高,估计得小一万,甚至更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