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光,炽烈得如同熔金,泼洒在每一个角落,也点燃了林野心中那团酝酿已久的、滚烫的期盼。那是一种近乎燃烧的渴望,要将环保的种子,不仅仅是种下,而是要像对待珍稀苗木一样,悉心呵护,让它深深植根于每一位社区居民的心田,看它破土、抽芽,最终长成枝繁叶茂、荫蔽家园的参天绿意。
为此,林野倾注了全部的心力,精心策划了一场名为“社区环保创意大赛”的盛事。这绝非一场简单的物品回收或陈列展览,那太轻描淡写了。在他眼中,这更像是一场点燃想象力的燎原之火,一次呼唤巧思、拥抱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全民总动员。他热切地盼望着,能唤醒社区里那些沉睡的创造力,让那些被随意丢弃、蒙上尘埃的旧物,在居民们灵巧的双手和跳跃的思维碰撞下,完成一场华丽的蜕变——蜕变成一件件承载着新生机、新价值,甚至能触摸到心尖的艺术品、实用器,或是饱含温度的情感信物。
策划的每一个夜晚,都如同萤火虫点亮了黑暗。林野与志愿者团队围坐在一起,灯火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映照着专注与热忱。他们反复摩挲、推敲着比赛规则,字斟句酌,力求那尺度既像精密的尺规般公平公正,又能像灵动的风,最大程度地鼓动起社区参与的热情。规则里,鼓励使用的材料几乎囊括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废弃物”——那些在角落里黯然失色的塑料瓶、易拉罐,堆叠如山的旧衣物,堆积成山的废弃纸张,甚至还有那些断裂的家具木料、废弃电子产品的外壳……几乎无所不包,仿佛在说:“看,价值,就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而作品的形式,更是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般包容:可以是让家居生活瞬间亮起来的实用小物,可以是彰显个性的装饰摆件,甚至可以是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被困老人”(用假人模特扮演);可以是记录社区点滴的微型“环保日记”,也可以是传递绿色理念的微型“生态剧场”……林野希望,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与生活、与环境的深度对话。
(接下一部分:关于消防演练)
警报骤然撕裂了午后的宁静,尖锐得让人心头一紧。“火情!” 林野的声音穿透喧嚣,带着不容置疑的冷静。“通讯联络组!立刻模拟拨打119报警,位置、火情、有无人员被困,报得清清楚楚!启动消防广播,稳定居民情绪!联系物业工程部模拟切断电源、气源!” 指令如精准的子弹,环环相扣,在空气中炸开,紧张却秩序井然。队员们动作迅捷得像训练有素的猎豹,口令清晰如钟,额头上渗出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着光,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