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位年轻的业主代表站了起来,他看起来是位 IT 从业者,他说:“林师傅,你的方案听起来确实很有前瞻性,数据也很有说服力。但200万不是小数目,我们能不能再详细了解一下这套系统的具体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
林野点头:“当然可以。这套系统虽然初期投入大,但长期来看,它能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财产损失,其综合效益是员超投入的。关于维护,我们会与供应商签订长期服务协议,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和质询,考虑到林野展示的数据和演示的强大功能,以及他对社区安全那股近乎偏执的认真劲儿,业主代表大会最终艰难地通过了预算。那一刻,林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压在心头的大山终于搬开了一半。
然而,预算通过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硬骨头”在于实操落地。新设备陆续进场,监控室被改造成了一个小型数据中心,各种线缆像彩色的血管一样延伸到各个角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保安队的队员们,大多是像老赵这样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老同志,面对眼前这个集成了无数按钮、屏幕和指示灯的一体化操作平台,简直就像面对一个外星文明的产物。52岁的老赵凑到键盘前,眉头拧成了疙瘩,对着那些闪烁的图标和复杂的指令,半天找不到北,最后只能无奈地摊摊手,发出一声“唉”的叹息。
林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再好的设备,如果操作人员不会用,那也等于一堆废铁。他当即决定,聘请专业的工程师进驻小区,开办“夜校”,手把手地教队员们使用这套全新的系统。
那段时间,监控室常常亮到深夜。工程师们耐心细致,将那些原本复杂枯燥的操作指令,转化成一个个简单直观的“傻瓜”步骤。比如,查高空抛物事件,只需要在主界面上轻轻一点“抛物溯源”按钮,系统就会自动调取相关区域的监控,并快速定位到可疑画面。发现有人尾随可疑,只需点一下“智能追踪”,系统就能自动锁定目标,并在多个摄像头的画面中持续追踪其行踪。遇到火情等紧急情况,巡逻车上的红色SOS按钮一按,报警信息就会同步发送到指挥中心,并自动弹出事发区域的地图和最优路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野自己也常常留下来,和队员们一起学习,一起练习。他不仅教他们如何操作,更教他们如何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更好地服务居民。老赵从一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