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摄像头,这种摄像头能在极低照度的环境下工作,其夜间识别距离将提升至惊人的80米,足以覆盖社区的大部分公共区域。更重要的是,这些摄像头将整合人脸识别系统,并与公安部门已报备的重点人员库进行联动,一旦发现异常人员,系统将自动发出警报。此外,在核心隐患区,比如那些高空抛物“重灾区”,将安装特殊的声光告警摄像机。当系统检测到异常移动物体(比如从高空坠落的花盆、砖块)时,摄像机不仅能自动捕捉画面,还能发出响亮的语音喊话,警告肇事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联动声光警报器进行威慑。
第二维,是“蜂群”移动防控。静态的监控总有盲区,而动态的巡逻才是守护安全的关键一环。他计划配备2台警用级电动巡逻车,续航能力高达150公里,足以满足整个社区的日夜巡逻需求。每辆车都集成4G图传、高音量喊话器、破拆工具等,让巡逻队真正成为移动的作战单元。同时,增配2套单兵4G执法记录仪,让每一位队员都能成为现场信息的实时回传者,无论是处理纠纷还是应对突发状况,都能留下清晰、客观的影像记录。最令人瞩目的是,他还大胆地提出了试点警用级无人机的方案。这些无人机将搭载热成像探头,能够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进行高效巡航,弥补地面巡逻的不足,尤其是在搜寻走失人员、监控大型活动现场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维,是“盾牌”应急保障。再智能的系统,也离不开人的操作和应对。他意识到,必须为一线队员提供更可靠的防护和应急工具。因此,方案中包括了升级门杆防冲撞设施,将老旧的栏杆更换为更坚固的液压升降柱,有效防止车辆冲撞。同时,增配防暴盾牌、约束叉等必要的警用装备,提升队员在应对突发暴力事件时的自保和控场能力。此外,他还特别强调了生命急救的重要性,计划在主要岗亭配备AED除颤仪和专业的急救背包,让社区在应对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时,能争取到宝贵的“黄金四分钟”。
第四维,也是最核心的一维,是“神经”智慧中脑。前面所有的硬件升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大脑来整合、分析、指挥,那将是一盘散沙。他计划部署一套先进的AI安防平台,将所有新增和原有的安防设备数据整合到这个统一的平台上。这个平台具备强大的智能分析能力,能够自动识别异常行为,比如徘徊、逆行、遗留物、群体聚集等,并进行实时标注和告警,极大减轻了监控人员的压力,让他们能更专注于真正需要关注的事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