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生活都忙,开门配合的能有几个?这负担太重了吧…”
林野静静地听着,等大家的声音渐渐平息下来,才不紧不慢地开始一一化解这些疑虑。
“老陈,关于成本,”他首先看向物业副经理,“基础建设确实需要投入。我们会动用‘社区共治基金’,这里面其实沉淀了不少钱,包括之前处理宠物违规罚款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会积极寻求市里动物保护组织的赞助,他们也很关注社区宠物管理问题。至于芯片费和APP开发费,我们可以采取使用者小额分摊的方式,比如芯片植入费用可以和宠物医院合作,给予社区住户优惠,APP开发可以采用模块化、分阶段投入的方式,控制初期成本。”
接着,他转向王老师:“隐私保护,我们考虑得非常周全。所有敏感数据,比如身份证号、门牌号,在物业和网格员的终端上,只会显示部分字段,比如只显示姓氏和门牌号的后两位。而且,任何查阅都需要经过主人的授权,并且需要保安队长的双重密码确认。我们还会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
最后,他看着小张,语气带着安抚:“小张,你说的负担,我们当然考虑到了。网格员的工作不是每周户户敲门!‘户情记录’系统会自动推送问卷给主人填写,大部分信息可以通过线上完成。我们还会引入智能项圈进行试点,收集宠物的活动轨迹大数据,网格员只需要重点关注系统提示的‘低活跃度用户’或者‘曾有投诉记录’的用户,进行重点走访。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效率,而不是增加负担。”
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讨论、质疑与解答,方案最终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在座的大多数人都意识到,现有的管理方式确实已经捉襟见肘,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林野看出了大家眼神里的认可,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一场技术赋能的攻坚战就此打响。林野亲自带队,和几个年轻的技术志愿者日夜泡在社区活动室,测试APP的每一个接口,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安全。另一边,志愿者们则分组上门,向居民们推广新规,协助他们进行数据录入。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社区提供了纸质版的登记表和代办服务,确保不落下任何一户。
一个月后,经过反复测试和优化,“晨曦宠物智慧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一时间,曦花园里多了许多忙碌的身影:有人在教邻居下载APP,有人在耐心解答关于芯片植入的疑问,物业保安也多了个新任务——学习操作查询终端。
起初,也有不少抱怨声。有人觉得麻烦,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