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电梯公司代表到场,面对面解答居民疑问。他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同时引导理性讨论,避免会议沦为抱怨会。他拿着厚厚的记录本,将每一条意见、每一个担忧都详细记录下来,确保“民有所呼,必有回应”,如同一位尽职的书记员,记录下每一份期待与不安。
斡旋:在矛盾中寻找平衡
收集上来的意见纷繁复杂,甚至相互冲突。林野的角色,就是要在居民诉求、工程规范、施工可行性和成本控制之间,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电梯困局:这是最大的“硬骨头”。针对低层住户的费用分摊质疑,林野一方面请物业出示政府相关文件,解释维修基金使用的政策依据和分摊原则;另一方面,他引导大家换位思考:“各位邻居,电梯是整栋楼的共同财产和生命线。现在它出问题,威胁的是所有乘梯人的安全。今天可能是高层老人被困,万一哪天电梯彻底失灵,低层的邻居搬个大件家具、生个病需要担架呢?安全无小事,大家的安全成本,需要共同分担。” 他恳切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打动了不少低层住户。针对高层住户对施工期出行难的担忧,林野与电梯公司反复磋商,最终敲定:
采用“错时施工、分梯改造”方案,同一单元两台电梯不同时停运,保留一台运行(速度可能稍慢),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开辟出一条安全的航道。
严格限定高强度噪音施工时间(上午9点至11点半,下午2点至5点),避开休息时段,如同在喧嚣的世界里为居民们留下一片宁静的天地。
在停用电梯的楼层设置醒目、牢固的安全围挡,并张贴施工进度表和紧急联系电话(林野和值班室电话),如同在迷雾中为居民们点亮一盏明灯。
保安队加强停梯楼层的巡逻,尤其关注独居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如代买重物、应急接送),如同在寒冷的冬日里为居民们送去一缕温暖。
楼道改造的“邻里情”:楼道粉刷和单元门更换相对简单,但也涉及细节。比如,有住户想在楼道加装个人储物柜,这与消防规定冲突。林野耐心解释安全隐患,并协调物业在楼下规划了统一的非机动车停放区,附带少量带锁储物格,化解了矛盾,如同一位智慧的调解员,化解了邻里之间的不和谐音符。更换单元门时,有老人反映新门的电子锁太复杂不会用。林野不仅安排队员上门一对一教学,还贴心地在门内侧贴上简易操作图示,如同一位耐心的老师,教会了老人们解锁新生活的密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