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个极其隐蔽的微型库仑滴定传感器!这个传感器的核心是一个微型电解池,其结构之精巧,设计之复杂,远超林野的想象,仿佛出自某个疯狂科学家的手笔。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其电解液并非普通的溶液,而是刘成审批文件所用油墨溶剂的一种化学性质极其相似的同分异构体!这种特殊溶剂作为支持电解质,其本底反应极小,使得传感器的信号更加清晰,也更加难以被察觉,如同潜藏在深海中的幽灵。
林野的心脏狂跳起来,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他,他预感到,自己即将揭开一个更加黑暗、更加令人不寒而栗的秘密。他继续深入研究这个传感器的运作机制。原来,该传感器的工作机制是:当伤损信号(如局部加热、应力变化等)触发其工作电极上发生一次特定的、可控的氧化或还原反应时(例如,痕量指示剂分子的电化学转化),每一次完整的反应事件(对应传输1个字节的核心伤损特征数据),都会精确消耗1微库仑(1μC)的电量。这种计量方式,精准得如同天平,误差被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冷酷而无情。
然而,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个电量值(Q)与刘成收受的贿赂金额(B,单位:万元)之间,竟然通过一个简单而罪恶的公式关联在一起:Q (μC) = 237 × B (万元)
237,这个如影随形的数字再次出现,它不仅仅是一个钢轨编号,更像是OMEGA犯罪计划中的一个魔咒,一个令人胆寒的标记。传输237字节数据 ≈ 消耗237μC电量 ≈ 对应刘成收受1万元贿赂!这个公式,将伤损数据的传输量,与刘成的贪腐金额,用一种冰冷而精确的方式联系在了一起。库仑计,这个本应用于精密科学研究的仪器,竟然成了丈量罪恶的尺度,成了OMEGA记录刘成罪行的罪恶账本,每一笔交易,都刻在了钢轨之上!
林野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他必须尽快将这一切公之于众,让阳光照进这个被基因技术污染的黑暗角落。他知道,自己和刘成、和OMEGA之间的对决,已经到了摊牌的时刻。而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
纳安级的精准罪恶:
库仑滴定以其高精度着称,而这种微型传感器的计量误差被控制在 ±0.3% 以内。这与OMEGA在之前犯罪中表现出的、对刘成审批文件厚度测量的精度(0.3cm的±0.3%)完全一致。这种对“精准”的偏执,如同一种病态的执着,体现在他们技术的每一个细节中,也体现在他们罪恶的每一个角落。林野知道,OMEGA不仅仅是在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