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成一个特殊的“灰度修复”模块,通过探伤仪的调试接口加载到后处理系统中。
“启动。”
林野深吸一口气,手指悬停在回车键上,然后重重按下。
屏幕上的图像没有任何变化,仿佛一切都在平静中进行。但林野知道,在数字世界的底层,一场精密的“基因修复”战正在悄然打响。
“诱导脉冲已注入……系统修复机制被激活……正在扫描损伤区域……”
控制台窗口中,一行行代码快速滚动,显示着程序的执行进度。林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紧张地盯着屏幕上那片看似无异的灰色区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突然,控制台窗口中跳出了一行提示:“修复模板匹配成功……开始数据写入……”
林野的心脏猛地一跳!
紧接着,屏幕上的图像开始发生微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变化。在23.7厘米区域,原本均匀的灰色背景中,开始有零星的、比背景稍暗的像素点浮现出来。这些像素点如同沉睡的种子被唤醒,迅速扩散、连接,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蜿蜒的黑色线条!
裂纹!那条本该被彻底“删除”的裂纹,竟然真的开始重新“生长”出来!
“成功了……”林野喃喃自语,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巨大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他几乎要瘫倒在椅子上。
修复过程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引发了连锁反应。系统被“诱导”激活的修复机制,在“同源重组模板”的“指导”下,开始尝试修复那个微小的“诱导”扰动点。然而,修复过程却意外地“越界”了。修复机制如同被赋予了某种“智能”,它不仅修复了那个微小的扰动,还“顺便”覆盖了邻近被Cas9“敲除”的区域,将被强行置为背景值的237灰度级像素信息,一点点地还原”出来!
屏幕上,代表裂纹的黑色线条如同枯木逢春,从一片均匀的灰色背景中顽强地生长”出来!线条的走向、深度,都与之前通过其他探伤方法间接分析出的结果高度吻合!
在裂纹线条完全显影的瞬间,图谱的一个角落,一个被修复数据流冲刷出来的、闪烁的坐标点被标记出来:「K78-237DELETE」。这是Cas9执行敲除的精确切割位点”,也是OMEGA宣告此伤损已被删除”的冰冷坐标。这个标记像一个耻辱的烙印,刻在了伪造的图谱上,暴露了篡改者的行径。
看着屏幕上重新显现的裂纹图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