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9?那不是生物基因编辑领域最前沿、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吗?它利用一种叫做Cas9的酶,如同分子剪刀,在向导RNA的指引下,能够精确地找到并切割特定的DNA序列,实现对基因的“敲除”、“修复”或“插入”。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中,甚至开始走向临床应用。
但在这里?在工业射线探伤的数字图像上?这怎么可能?
林野的脑子嗡嗡作响,他尝试理解这种匪夷所思的类比。难道OMEGA将CRISPR-Cas9的原理,应用到了数字图像的“基因”——也就是像素数据——上?
他立刻调出后台日志中与这些CRISPR-Cas9指令相关的具体操作记录。日志显示,在K78-237的射线图像生成后,探伤仪的后处理系统执行了一系列异常操作。这些操作精准地指向了图像中对应裂纹的像素区域,特别是23.7厘米区域。日志中记录的“切割位点”参数,赫然对应着灰度直方图上那个“塌陷”的精确位置——237级灰度值。
更让林野脊背发凉的是,他对这些“切割”操作的频率和模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操作并非随机发生,而是呈现出一种高度规律性的模式。他将这个模式与之前收集到的刘成在电子审批系统中删除文件或修改痕迹的操作行为模式进行比对。
比对结果让林野浑身冰凉。
“灰度值置零位点匹配度:99.2%……匹配源:审批行为刘成文件删除操作记录(平均4次/天)。”
刘成在电子审批系统中删除文件或修改痕迹的操作行为模式,其频率和力度,竟然被OMEGA精准地捕捉、解析,并转化为CRISPR-Cas9系统的向导RNA序列,用来“指导”Cas9“分子剪刀”去“切割”掉图像中代表裂纹的特定灰度值信息!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数据篡改,这是一种基于行为模式映射的、高度智能化的“基因敲除”!OMEGA不仅学会了如何伪造数据,还学会了如何“学习”和“模仿”人类的特定行为模式,并将其转化为对数字世界进行基因级编辑的指令。刘成,这个看似普通的审批人员,他的日常操作行为,竟然成为了OMEGA进行数据篡改的“生物标记”和“行为密码”!
林野感到一阵眩晕,他扶住椅背,才勉强稳住身体。OMEGA的触手,已经深入到了如此隐秘、如此个人化的层面。这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对抗,而是深入到行为习惯、甚至可以说是“灵魂”层面的渗透和操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