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共享的检测平台、维护工具,进一步扩散。这种传播方式隐蔽而高效,不依赖网络,难以追踪。
“耦合感染……”林野在笔记本上又记下这个词。敌人不仅会“写”病毒,还会利用物理世界的规则来“传播”病毒。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从混乱的思绪中理清头绪。OMEGA的攻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精准失明”,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声束引导偏离关键缺陷,制造“安全”的假象。
第二个层面是“转座迷宫”,图谱数据的加密强度再创新高。日志显示,加密利用了基因重组工具——转座子系统的天然复杂性。OMEGA这次玩得更大,它不是简单地替换逻辑,而是植入了237个不同的、高度模块化的“转座子元件”(类似于生物转座子的序列)。这些“元件”在图谱数据中不断地“跳跃”、“复制”、“插入”,如同打乱魔方一样,将原始的、清晰的声学信息切割得支离破碎,变成一堆看似随机、实则被精密编码的乱码。
“237个转座元件……”林野喃喃自语,感觉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要破解这种加密,必须精确解析出这237个转座元件的全部序列、它们在数据流中的具体作用位置,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规则。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一个转座元件都可能代表一种加密变换,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构成更高级的混沌层。这就像要解开一个由数百个不同锁芯、相互咬合的超级保险箱,而且这些锁芯还在不停地、随机地改变位置和结构。
常规的破解手段,无论是暴力破解、频率分析,还是差分攻击,在这种“活”的、不断自我重组的加密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OMEGA利用了生物转座子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构建了一个动态变化的加密迷宫。迷宫的墙壁、通道、甚至出口,都在不停地移动和变形。
林野感到一阵无力。面对如此精巧、如此深层次的攻击,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拿着木棍的士兵,面对着一台攻城略地的战争机器。但很快,一种工程师特有的、面对难题时的兴奋感取代了无力感。挑战越大,解决它带来的成就感也就越大。
他决定不与迷宫硬碰硬。强攻无望,那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对手利用了转座子的特性来加密,那他也可以利用转座子本身的特性来进行反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一步,识别和提取。他需要从被污染的K7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