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净瓶,杨柳枝洒下甘露,太极图顿时光芒大盛。河底的青铜简感应到这股力量,纷纷化作流光飞向火焰山方向。红孩儿翡翠右眼追踪而去,只见火焰山深处的青铜巨门正在缓缓开启,每片青铜简嵌入巨门的缺口时,门上的封神榜名录便亮起一个名字:先是 "铁扇公主",接着是 "牛魔王",当第三片简嵌入时,"红孩儿" 三字竟在名录上闪烁不定,一半是佛国的金色,一半是魔焰的赤红。
太极图中的文字开始沉降,落入经卷之中。红孩儿发现,原本单一的佛经竟多出了道家的修身之法、儒家的处世之道,三教真言在经页上相互印证,形成全新的典籍。唐僧颤抖着接过经卷,只见《金刚经》末页多了一段批注:"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而《道德经》中,"道生一" 旁竟注着 "一即众生,众生即一"。
"原来三教本同源。" 红孩儿低语,看着太极图渐渐消散,心中忽然明了:当年在火云洞的焚经之罪,正是为了今日的补经之缘,佛魔之间、三教之间,从来不是对立,而是如太极般相生相克。他望向火焰山,青铜巨门已闭合,但门上的封神榜名录仍在闪烁,仿佛在预示着新的因果。
【六】新劫又生
当最后一片青铜简归位,红孩儿突然感觉怀中一沉,多出一支毛笔。笔杆是月宫桂树所化,带着广寒宫的清冷气息;笔头是玉兔耳尖的毫毛,柔软却透着坚韧;而墨池,竟是他额间 "卍" 字佛印渗出的金液,每一滴都蕴含着佛力。他刚握住笔杆,通天河面突然映出惊悚景象 ——
长明灯台旁,铁扇公主的元神被困在灯焰之中,面容痛苦却带着释然。灯焰里站着个戴青铜面具的身影,手中握着与红孩儿一模一样的毛笔,正在封神榜上书写新的名字。第一笔落下,"红孩儿" 三字出现在名录之上,字迹一半是佛国金焰,一半是魔窟赤火,两种力量在名字上激烈碰撞。更令他心惊的是,面具人转身时,露出的脖颈处竟有与他相同的火焰胎记!
"母亲!" 红孩儿惊呼,想要踏焰而去,却发现自己的双脚被太极图的余韵定在原地。悟空见状立刻金箍棒横扫,却被水面映出的面具人轻轻挥手化解。观音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善财,封神榜上的名字,皆是因果的倒影。当年你受封时融合的未来身,并未真正消散,而是化作这面具人,要在三教因果中刻下新的劫数。"
红孩儿看着笔杆上的月桂纹,忽然想起在火焰山时,母亲曾说过 "月桂与火焰,本是天地两极"。他握紧毛笔,发现笔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