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略扩张: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第八节 铁军重塑:多维力量融合的军事整编风暴
1945年12月4日清晨,德国总积分结余1140.32万点,领土面积稳定在35.7万平方公里。汉斯站在柏林坦佩尔霍夫机场的临时阅兵台上,望着下方整齐排列的部队方阵,眼神中透着冷峻与期待。寒风掠过士兵们新换发的灰绿色军装,猎猎作响的铁十字军旗在阴霾中翻飞——一场前所未有的军事整编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一、编制重构:打造立体化作战体系
军事重建局局长古德里安在统帅部会议上展开巨型军事地图,红蓝标记的部队番号密密麻麻。"我们要以系统兵为骨干,构建'三层金字塔'结构。"他用指挥棒指向地图中心,"第一层为10个精锐装甲集群,第二层是20个机械化步兵军,第三层则是涵盖防空、后勤、特种作战的支援体系。"这份整编方案经过27次沙盘推演,精准计算了人员、装备与积分的配比。
在莱比锡的大型军事营地,归国战俘与新兵们正接受严格的体能筛查。医疗团队手持积分兑换的便携式X光机和心电图仪,对每一名士兵进行全面体检。曾在西伯利亚矿场劳作的老兵们,尽管身形消瘦,但经过两周调养,仍有70%通过基础考核,被分配至二线部队进行恢复性训练。而新征召的18岁青年中,身体素质优异者直接编入装甲兵与空降兵序列。
二、骨干引领:系统兵的核心辐射效应
系统兵作为德国军事力量的"基因火种",被分散至各个作战单位担任关键岗位。在第5装甲师,系统兵出身的汉斯·施奈德被任命为坦克营营长。他将现代化作战理念融入训练:"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的钢铁堡垒,而是要像狼群一样协同作战!"每天清晨,他带领士兵们在模拟战场上进行战术演练,利用积分兑换的无线电设备实现即时通讯,让坦克集群的响应速度提升至战前的2倍。
在柏林的军官学校,系统兵组成的教官团队正在革新教学体系。他们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引入沙盘推演与实弹模拟结合的模式。学员们手持积分兑换的塑料模型坦克,在电子沙盘上反复推演库尔斯克战役的改良版本,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原作战计划中的致命缺陷。这种实战导向的训练方式,让军官培养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9个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装备适配:积分驱动的武器重组
随着工业产能的恢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