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物资储备,同时也在远东地区扩大了影响力。
在欧洲内部,占领区的黑市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德军将积分兑换的奢侈品,如瑞士手表、法国香水等,通过地下渠道销往中立国。这些奢侈品在中立国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高昂。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一箱德国产的高档钢笔能换取三倍价值的铁矿石。德军通过这种黑市交易,获取了巨额的利润,而这些利润又被重新投入到军工研发和经济建设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贸易的扩张并非一帆风顺。当德军试图向中国出口虎式坦克时,遭遇了英美情报部门的强烈阻挠。英美等国不愿看到中国抗日力量得到增强,更不愿看到德国在远东地区扩大影响力。一架载有坦克图纸的运输机在印度上空被击落,这一事件给德军的贸易计划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汉斯立即调整策略,他意识到直接出口成品武器风险太大,于是改为出售坦克发动机技术和穿甲弹配方。同时,他用积分兑换了先进的反侦察设备,在运输路线上设置了多个假目标。这些假目标从外观上看与真实的运输车队无异,甚至还会发出虚假的信号,成功迷惑了盟军的空中侦察。通过这些措施,德军在重重阻碍下,依然维持着贸易网络的运转,在多重利益的交织中,不断寻找着发展的机会,为德国的复兴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五节 战略伏笔:经济战线上的暗斗
随着贸易网络的不断扩张,积分系统也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当德军用工业产品换取稀有金属时,系统会根据交易的战略价值额外奖励积分。这一机制的出现,进一步激励了德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获取战略资源的积极性。然而,德军的这些行动很快引起了盟军的警觉。美军侦察机开始频繁出现在中亚上空,它们如同幽灵一般,在天空中盘旋,试图窥探德军贸易路线的秘密;苏军特工则在伊朗边境频繁活动,多次截获德军的货物运输车队,双方在经济战线上的暗斗逐渐白热化。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局面,汉斯决定组建一支专门的特种部队——“沙漠之盾”。这支部队由800名经过严格筛选的精锐士兵组成,他们来自德军各个王牌部队,每个人都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精湛的战斗技能。在人员选拔阶段,候选人需要通过体能极限挑战、敌后渗透模拟、高强度抗压测试等一系列严苛考核。其中,体能极限挑战要求士兵在沙漠环境中负重30公斤,连续行军50公里,并在抵达终点后立即投入模拟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