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操作缴获的美式发电机和苏式车床。这些培训活动不仅促进了技术的交流,也加深了双方的合作友谊。当第二批货物包含30辆改装的半履带装甲车时,中方拿出云南白药配方作为附加交换条件。这一意外的收获让德军惊喜不已,更意外地解锁了医疗用品研发权限,为德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随着贸易的不断深入,德军与中国抗日力量的合作日益紧密。双方在军事、技术、物资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条跨越大陆的军火贸易线,不仅为双方带来了实际的利益,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东地区的战略格局,成为了二战后期一段特殊而重要的历史篇章。
第四节 贸易网络:多重利益的隐秘交织
远东贸易的成功,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富和战略优势的大门,促使德军开始构建更为庞大和复杂的贸易网络。他们深知,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博弈的世界中,只有建立起广泛而稳固的贸易关系,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确保贸易信息的安全传递,德军用积分兑换了先进的密码机,建立起了一套跨大陆的加密通讯系统。这套系统采用了复杂的加密算法,能够将贸易信息转化为一串看似无规律的代码。只有拥有相应解密密钥的人员,才能解读出信息的真实内容。无论是在欧洲的柏林,还是在远东的贸易站点,德军的贸易人员都可以通过这套系统安全地传递情报、协商交易细节,大大提高了贸易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德军在阿拉伯半岛采取了巧妙的策略,他们雇佣当地部落,给予丰厚的报酬和物资支持,换取部落对石油运输线的保护。这些部落熟悉当地的地形和环境,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灵活的作战方式。他们在沙漠中设立了多个据点,密切监视着周边的动静,一旦发现有威胁石油运输线的情况,便会迅速出击。在他们的保护下,德军的石油运输线得以安全畅通,大量的石油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为工业生产和军事行动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
更具野心的是,德军将目光投向了日本。当时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陷入困境,急需各种军事装备和技术支持。德军通过泰国的中间商,与日本建立了秘密的贸易渠道。他们向日军出售经过降级处理的防空雷达和潜艇探测仪。这些设备虽然在性能上相比德军自用的版本有所削弱,但对于日本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防御能力。作为交换,日本提供橡胶和锡矿等战略物资,这些物资是制造军事装备和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通过与日本的贸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