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利用专业的探测设备,小心翼翼地排查并清理危险区域。经过数小时的紧张作业,他们成功排除了隐患,确保了施工的继续进行。72小时后,在推土机群的不懈努力下,第一条临时铁路专线终于建成。当运载着建筑材料的列车缓缓驶入时,汽笛声在空旷的工业区回荡,仿佛是胜利的号角。
在但泽港,重建工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德军利用积分兑换的深海探测仪,对港口进行了全面的勘察。这种探测仪配备了高精度的声呐系统和成像设备,能够清晰地探测到水下数十米深处的物体。经过详细的探测,他们发现港口主航道沉积着多达17艘沉船。这些沉船有的是战争时期被炮火击沉,有的则是在混乱中触礁沉没,它们如同沉睡的巨兽,横亘在航道上,严重阻碍了港口的正常通行。为了清理这些沉船,潜水员们身着抗压服,携带磁力吸附装置潜入冰冷的海水。抗压服能够承受巨大的水压,保护潜水员的安全;磁力吸附装置则可以牢牢吸附在沉船的金属表面,方便潜水员进行固定和操作。在水下作业时,潜水员们面临着低温、黑暗和水流的多重挑战,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专业的技能,将沉船逐一固定后拖离。与此同时,岸基起重机也在紧张作业,这些起重机由积分兑换而来,具有强大的起重能力。它们吊起预制防波堤模块,每块混凝土构件重达200吨。在液压系统的精准操作下,这些巨大的模块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如同搭建积木一般,逐渐构筑起坚固的防波堤。当第一艘运输船鸣笛驶入修复后的港口时,港口内的工作人员欢呼雀跃,系统也适时提示:【重建但泽港核心功能区,获得积分1.2万】 ,这不仅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更是为后续的重建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地下管网的重建堪称一项艰巨的工程。德军工程师利用积分兑换的盾构机,在柏林地下40米深处开始开凿新型综合管廊。这台盾构机体型庞大,直径达到了惊人的6米,前端的刀盘上布满了锋利的刀具,能够轻松切割岩石和土壤。管廊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直径4米的空间集成了供水、供电、通讯等多种线路,内壁还采用了纳米涂层防腐技术。这种纳米涂层具有超强的防腐蚀和耐磨性能,能够大大延长管廊的使用寿命。然而,施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第一支施工队推进到地下30米处时,遭遇了流沙层。流沙如同狡猾的敌人,不断涌入挖掘面,严重威胁着施工安全。关键时刻,系统紧急调配的化学固化剂及时送达。这种固化剂能够与流沙发生化学反应,瞬间将危险区域凝固,形成坚固的支撑结构。施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