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杜畿搬出了他的腹稿:“治政者,以清净为主,不推行繁琐的政务,安民者,当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如此,太原郡的元气,方得恢复一二。”
\n
“嗯。”刘璋颔首的幅度稍稍大了一些,他接着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卿即知羌胡内迁,遍布太原,可有化解之策。”
\n
对于这个问题,杜畿也是有了定稿,他作答道:“可募集羌胡中的精壮之士为兵,削弱羌胡的力量,此为一也;二者,当令羌胡聚落不得过于百户,分化羌胡的形势;三者,官府须得招抚得宜,教化有方,以谋求化夷为夏。”
\n
说到这里,杜畿话锋一转:“然此三者,概不过是治根不治本,治本者,需要我汉家的力量压倒羌胡,无论是户口、钱粮、甲械等,只有汉家势大,羌胡式微,太原郡才可得以永享安宁。”
\n
刘璋颔首,他给出了召杜畿至此的原因:“太原新定,事务繁杂,孤意,非卿莫能处之,不知卿家是否愿意出任太原郡太守一职。”
\n
“大王之令,臣下无有异议。”杜畿避席拜道,领下了太原郡太守的职位。
\n
……
\n
邺城。
\n
自南下征战,于官渡兵败退还冀州以来,袁绍的神色不佳,溢于言表。
\n
这是有缘由的,西进阻于玉璧,南下败于官渡,无论是西进还是南下,从去岁到今载,一直遭遇失败的情况下,袁绍自是不得开怀,心下郁郁。
\n
尤其是收到来自并州牧高干的战报后,袁绍的面色更加难看了起来。
\n
先是,高干递来文书,言他将关中人马阻于永安城下,太原、上党有泰山之安,然不过数日,高干递来一份十万火急的文书,言是关中人马袭击了他的后方介休,为避免落得两面受击,兵败被囚的下场,他不得已,引兵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