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出院那天,林溪炖的鸽子汤在砂锅里咕嘟作响,汤面上浮着层薄薄的油花,像极了父亲当年在机械厂食堂熬的肉汤。
她往我碗里舀了勺汤,银镯子在碗沿轻轻磕碰,发出细碎的响——那镯子是用红星机械厂的旧机床零件熔铸的,李大爷托老银匠打的,说 “让机器的魂,护着好人”。
“孙磊的母亲转去了民政兜底的医院。”
林溪用筷子拨着汤里的红枣,“他在看守所写了封长信,说昨天学《刑法》,看到‘犯罪中止’时哭了——如果那天接了萌萌的电话,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样?银杏叶黄时,想托人给她墓前献束荻花,就像她画里那样,让风带着‘对不起’飞远。他还说终于明白爷爷日记里‘守心比守物更难’是什么意思。还说那些零件该还给国家,就像他欠萌萌的,总得有个归还的模样。”
我摩挲着胸前的三等功奖章,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突然想起赵鹏被带走时掉在地上的相册。
照片里少年赵鹏站在机床旁,爷爷的手搭在他肩上,两人身后的墙上挂着“精工细作”的锦旗——那四个字是父亲写的,笔锋刚劲,如今还刻在博物馆新展柜的玻璃上。
警局档案室的新展柜里,王桂兰案的银杏叶与赵建国的厂徽并排陈列,中间夹着父亲的账本复印件。
马老根送来的老相册摊开在旁,照片里七个老人站在银杏树下,父亲胸前的奖章与赵鹏爷爷的那枚,在玻璃倒影里连成了条金线。
“新人总问,赵鹏明明想重建工厂,为什么会走上歪路?”
老周抱着个纸箱进来,里面是萌萌的画稿,“我就给他们看这个。”
他抽出张赵鹏少年时的机床模型图纸,背面用铅笔写着 “爷爷说,机器要先校准齿轮,人要先校准心”。
字迹被泪水洇过,模糊却倔强,像极了孙磊爷爷日记里的句子:“磊磊,别让急火熬干了良心的汤。”
林溪突然拉我去博物馆。
工业记忆展厅里,当年丢失的机床零件被安放在丝绒台座上,旁边循环播放着老工人的采访。
李卫国坐在轮椅上,指着零件上的红星标记说:“这是陈建军刻的,他说机器会老,但红星不能褪色。”
屏幕里的李萌萌正在给父亲擦汗,阳光透过银杏叶落在她脸上,手里的荻花映得通红。
解说员说这是 “守护的传承”,而展柜最下层,放着孙磊母亲的透析缴费单复印件,旁边是张新的捐款账户——是警局同事和老工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