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行’何义?”
\n
在如今的大宋,墨义考试其实单独把《穀梁传》拎出来考的题目很少,所以很多考生基于备考效率的考虑,是不怎么看《穀梁传》的。
\n
毕竟,这玩意看得多了又不怎么考,很浪费时间。
\n
不过陆北顾誊写过《穀梁补注》,对其中很多内容倒是有了解。
\n
所以他很轻易地回答了上来。
\n
“狩者,天子巡守之礼。晋文召王,实以臣召君,故孔子讳之,书‘狩’以正其名,而《穀梁》讥其非真狩,失君臣之体。”
\n
至于后面单考《左传》与《公羊传》的题目,那就更简单了。
\n
“宣公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獳’,《左传》载董狐‘书法不隐’,何以谓之‘古之良史’?”
\n
根据《春秋左传正义》陆北顾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董狐据法直书‘赵盾弑君’,虽盾实未亲弑,然亡不越境,反不讨贼,责在卿相。孔子称其‘直’,良史之体也。”
\n
墨义里面关于《春秋》部分的最后一道题,按照惯例,还是《公羊传》的内容,不过考的有点冷门。
\n
“昭公二十五年‘鸲鹆来巢’,何休注《公羊》谓‘非中国之禽’,其灾异之说若何?”
\n
——鸲鹆是啥来着?
\n
有这种反应,说明经过了之前的高强度思考,这时候陆北顾的脑力其实已经有些消耗了,不如刚开始的时候敏锐。
\n
不过他也就愣了一刹那,随后就想了起来。
\n
“鸲鹆,夷狄之鸟,穴居而巢处。今来巢中国,乃阴居阳位之象,何休以为昭公微弱,权臣擅政,亡国之徵。”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