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看,树皮断裂的瞬间,孩子们的惊呼声震得镜头都在抖。"这不是广告,是苗寨里代代相传的辨认方法。"他在会议上说,"就像我们小时候看《海尔兄弟》学打雷要躲远,没人会觉得那是广告。"
最终这段镜头被完整保留下来。上线后,东南亚的药材市场突然多了群举着手机的孩子,他们缠着药贩要撕杜仲看胶丝,有个缅甸男孩甚至因为能准确说出"胶丝要拉到五厘米以上",被药贩塞了把免费的薄荷。
四、银饰与电波的共振
动画播放到第十集时,陈默收到了个快递。拆开层层泡沫纸,里面是个用柚木雕刻的阿雅像,底座刻着行泰文:"谢谢你教会我女儿,发烧时可以用青蒿泡澡。"寄件人是曼谷的一位医生,他在信里说,自从女儿看了动画,每次感冒都会主动要求用草药调理,连诊所的护士都开始学动画里的说法解释药理。
"其实青蒿那段,我们改了七版。"陈默把木雕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转头对前来探班的张奶奶说。老人正戴着老花镜看最新的分镜,阿雅在这一集里到了新加坡,正用鱼腥草帮华裔老人缓解咳嗽。
"鱼腥草的苗语发音要再准点。"张奶奶指着屏幕说,"上次去吉隆坡,有个苗胞说听起来像泰语的'鱼露',孩子们都笑场了。"她从布包里掏出本泛黄的药书,里面夹着晒干的鱼腥草标本,叶片边缘的齿痕和动画里的玩偶一模一样。
配音间里,林小满正对着录音棚的镜子练习发音。她的手机壁纸是张合影:在苗寨采风时,她跟着张奶奶认药,老人的手指点过一株鱼腥草,她的手指正落在手机备忘录里的注音上。此刻她模仿鱼腥草说话,特意放慢了语速:"我能清热解毒,煮水喝的时候要多煮五分钟哦。"
这句话后来成了东南亚校园里的流行语。孩子们喝凉茶时总会互相提醒"多煮五分钟",连奶茶店都推出了"鱼腥草特调",杯套上印着动画里的台词。更意外的是,有家长发现孩子背苗医知识比背英语单词还快,曼谷的几所国际学校甚至把《百草精灵》的台词编成了早读材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衍生品团队也忙得不可开交。草药盲盒加印了三次,还是赶不上订单量,生产线的工人开始能熟练报出每种草药的功效——打包苍术时会说"燥湿健脾",装金银花时必提"清热解毒"。有次质检抽查,包装工人们对着空白问卷,竟然写出了十七种草药的苗文名称。
"这才是最好的文化输出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