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爆发出睽违千年的共鸣。五丈原上空的星幡缺角处,少女投影与五色石碎片重叠,化作飞虹嵌入幡角——盘古幡与女娲石相触时,迁徙城堡的青铜壁垒上浮现出完整的《河图洛书》,每颗星点都对应着某个历史拐点的灵核共振:巨鹿之战项羽的破釜沉舟,战鼓声里藏着他灵核的决绝;鸿门宴会刘邦的惶惑汗颜,酒杯倒影里映着灵核的动摇;甚至褒斜道上陈仓守将的孤灯残影,灯芯爆响时都是灵核的叹息,皆在星图中明灭如呼吸,呼吸的节奏与迁徙城堡的心跳同步。
“那年冬至……”姜维抚着罗盘上的霜花,忽忆起柴桑郡观星台的铜漏声。诸葛亮初到江东时,曾在台上留下灵核印记,那时他纶巾上的玉簪还挂着荆州的桂花香,羽扇轻摇间,竟将张昭的诘问、虞翻的冷笑都化作了棋坪上的落子声,每颗棋子落下,都在时空棋盘上激起灵核共振的涟漪。此刻因果茧梳理的灵核记忆里,竟藏着被灵山抹去的画面:冬至夜祭风时,诸葛亮以女娲石碎片划过天球仪,碎片映出的不是星象,而是未来佛在龙华树下的剪影,两者灵核的刹那共鸣,至今仍封存在赤壁之战的东南风里,风里还夹着他当时默念的《周易》爻辞。
司马懿摩挲着忏悔树残留的树纹,忽觉茧内记忆如江潮倒卷。他看见建安十三年冬至的铜雀台,曹操横槊赋诗时,槊尖挑落的酒滴里,竟映着诸葛亮在江东的身影,身影的轮廓与他灵核深处的宿敌形象重叠;他看见周瑜在军帐中抚琴,琴弦震颤的频率,恰与诸葛亮灵核的波动形成共振,共振的谐波里藏着“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憾;最奇的是二乔在甘露寺焚香,袅袅青烟竟在虚空勾勒出时空坐标,那坐标的终点,正是此刻五丈原的智星幡,幡角的缺口形状,与当年大乔发簪的断口分毫不差。
四圣中的朱雀忽展双翅,将建安十三年的星象投映成巨幕:诸葛亮在柴桑馆驿夜观《吴地志》,烛花爆响时,书页空白处忽然渗出五色石的荧光,荧光勾勒出未来佛的脚印;他与周瑜对弈七星局,落子在“天权”位时,棋盘竟浮现出未来佛的脚印,脚印里还积着灵山的晨露;甚至他在船头借风时,衣袂扫过的浪花里,都有无数细小的灵核碎片在共鸣,碎片上刻着被篡改的历史真相,这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细节,此刻在因果茧的光华中纤毫毕现,连诸葛亮当时袖中女娲石碎片的温热触感,都化作可感知的灵波,灵波的频率与王元姬当年心跳一致。
智星幡与因果茧的共鸣掀起时空涟漪,迁徙城堡的动力核心发出黄钟大吕般的轰鸣。司马昭灵核在母亲护持下,目睹着诸葛亮当年“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