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她转向了陶促:“我希望你们能够理解,陛下此次驰援洛阳已是个艰难的决定,兵力最多稳固在函谷关,我接下来的任务,是将你们送至豫州或是荆州。”
\n
“不,”陶促打断了她的话,“我们当然理解这个决定,但我想,倘若陛下能守住洛阳的话,我们会更愿意留在那里。”
\n
直到——能够重回弘农!
\n
“那就劳烦陶太守亲自去与陛下说了。等诸位用过饭食后,我等即刻出发!”
\n
“好……好!”陶促这一次,终于感觉到了一种安心的饥饿。
\n
再看那些席地而坐的身影,他努力抬头看了看天,这才憋回了眼眶里的热意。
\n
他没做错这个等待的决定。
\n
可同样是等待,拓跋圭就显然没收到他期望的好消息。
\n
那只因发力而紧绷的手指一点点地收紧,直到一声遽然发出的碎裂之声,从他的指尖发了出来。正是他一把捏碎了手中的杯子。
\n
在这张因眉眼深刻而愈显阴鸷的脸上,蛰伏的怒火几乎要跳动着窜出皮囊,却还是强行压抑了下来,盯着眼前撤回的崔浩开了口:“将你从邺城出发后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和我说一次。”
\n
他要听到的,不是公孙兰和于栗磾被杀这样简单的答案,是从崔浩动身起行之后的全部!
\n
其中的一些,他大略能从崔浩送往北面的战报中获知一二,让他先前有继续向南推进的想法。但想到他先前已派出了援兵,最终还是决定按兵不动,可就是这一等,等出了这样天大的损失!
\n
魏国根基不深,他崛起于草原,有先辈留下的福泽,但归根到底,能成为魏王还是依靠着自己的打拼,和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所以,别管这折损的将领是不是稍显年轻,对他来说都是股肱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