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其他人都明白这支改良轻弩的意义,各个目光炯炯。
\n
他们看向刘昀的视线无比灼热。但当他们注视了一会,便发现刘昀神色淡然,仿佛这些能够左右战局的利器,对他而言只是山间的一缕风,一捧清泉,只能引他掠视,无法留他驻足。
\n
所有人都下意识敛去面上的喜色,收起澎湃的心神,在心中自省。改弩只是开始,如今雒阳纷乱,九州辐裂,他们更该稳定心神,不该因为一点成果就扬扬自得。
\n
再看荣辱不惊的陈王世子,几人愈生叹服之意。世子年仅十六,不仅高才博学,温仁好义,而且心性稳重,从不为外物所移,令人望尘莫及。
\n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刘昀之所以没什么表情,不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基建成果无动于衷,而是因为……他在学习。
\n
看似平静无波,实则已经在脑中点开“图书馆”的app,开始认真读书。
\n
理论与实践,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两者之间的距离比山高,比海深。
\n
譬如,他知道硝石可以制冰,但是知道什么能制冰是一回事,知道怎么制冰是另一回事。等他弄清楚制冰的原理,一到实操,又是各种手忙脚乱。
\n
原料的来源要考虑,实践与理论的区别也要考虑……总之,一个人一个头真的忙不过来,刘昀除了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理论,还要四处寻找人才,帮他将芜杂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实践。
\n
总之很忙,非常之忙。
\n
就在前几天,他收到了大将军何进去世的消息,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n
刘昀一边在“自然科学”的借书区找书,一边习惯性地一心二用,琢磨下阶段的计划。
\n
这几年他的重点基本放在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