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微辞,但他不是一个傻子,把他留在朝中当两天官“知道圣人的艰难,就不会再妄议朝政了。”
\n
最后:“如此名士,若是有志一直在京外为圣人教化四方也就罢了,如今进京,圣人不下诏征辟,倒显得朝廷‘轻士’。今召其来,也是显得圣人政治清明,朝野归心。”
\n
几招都拍到了皇帝的穴道上,当皇帝的没有不想要好名声的,弄季繁来当个装饰也不错,尤其最近朝上氛围有点紧张,当个缓冲也好、粉饰太平也好。季繁与世家联系颇深也是事实,与其让他四处串联,拘在京里也不坏。如果让季繁知道了政事的艰难,改弦易张,从此从桀骜不驯的名士变成鞠躬尽瘁的名臣,也是他皇帝的识人之明。
\n
皇帝想得很美,同意了。想了一会儿,决定给季繁一个侍中的名头。
\n
侍中这个职衔呢,一开始的时候地位并不高,但是有了这个头衔就可以直接见皇帝。经常跟领导见面才能提升得快、才能说别人的坏话、才能让领导记得住……总之,好处不能胜数。以至于宰相们的身上无一例外都有一个侍中的衔。
\n
这个职位吃香品级一直在提高,在朝会上也得到一靠前的位置,用来安置季繁也是不错的。就季繁本人的情况来看,去管个崇文馆更合适,但是皇帝是想收伏他,不是拎他来镀金的,季繁在文化上的名声够高的了,再拔高对皇帝也没好处。
\n
季繁本人没有任何治理地方的经验,平时却对政治发表意见,有指手划脚的嫌疑。要给他安排一个看似合适的位置的话,御史台是个不错的地方。可是皇帝不想听他唠叨挑剔,想让他唱颂歌。
\n
就侍中吧!可以议政,可以当差,不拘于某一方面,能够全面地看到朝廷的情况。希望他能够认清事实。即使捅了漏了,还有郑靖业这个学生给他收拾烂摊子,皇帝痛快地答应了。
\n
皇帝三下诏书,吵得李俊家不得安生。
\n
三诏三辞,季繁赚足了名声,还要推辞,郑靖业又有了动作,他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