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里吃东西,无非就是火腿肠牛奶鸡蛋,正思忖着附近有座废弃的道观是否去看看,一个步伐极其缓慢穿着僧袍的胖和尚走了过来,双手合十向我化缘。人吓人吓死人,人在集中精力思考的时候,如果被人打扰就会被吓一跳。所以他这一举动真把我吓了一跳,我走了那么多寺庙道观,干的是在佛祖太上老君眼皮子底下发财的营生,从来没有捐献过香火钱,更何况是给僧人施斋饭呢。
我十分尴尬地说,“大师傅,我也是赶路的,您肯定吃素吧?我可没带素的东西。要不您老忍忍,再走两步看看别人有没有带素的,肯定给你匀点。”
这个胖僧人爽朗一笑道,“我是不忌荤腥的,你有什么我就吃什么。”
南宋济公禅师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闻名,其所属的临济宗杨岐派虽未明文允许食荤,但强调“心性觉悟高于形式戒律”。济公破衣烂衫、饮酒食肉的行为,实为“以癫掩圣”的修行法门,通过混迹市井践行“红尘炼心”之道。其弟子法脉中,部分僧人效仿此法,但须以济世救人为前提。 明代禅林“破戒渡劫”支脉 明末清初临济宗破山禅师,在张献忠部将屠川期间,为劝阻李占春停止杀戮,当众破戒食肉,宣称“要得和尚不吃肉,除是将军不杀人”。此举开创“以破戒止杀业”的特殊宗风,川东部分寺院将此事件纳入禅门公案,形成“为救众生可权宜破戒”的教义解释体系。 闽浙沿海“随缘应化”传统 唐代以降,闽浙沿海出现如蚬子和尚2等特殊修行者。他们混迹渔村,以捕捞鱼虾为食,主张“佛法在渔火桨声中”。这类僧人虽无固定宗派名称,但多承袭曹洞宗“日用即道”思想,认为“渡人不必拘泥渡己形式”,其影响至今残存于我国东南沿海小庙。
我看过《济公》电视剧,知道有的和尚“酒肉穿肠过”,就地给他牛奶鸡蛋火腿肠,他也不含糊,大大方方地吃了起来。后来攀谈才得知,他是智者寺的和尚,我请教他说,听说智者寺是南北朝时期兴建的一座大寺庙,曾经香火十分鼎盛,是不是有很多珍贵的古代宝贝。
他笑着说,听你话的意思,你是对古代珍宝很感兴趣了,其实佛门中的宝贝都是讲究缘分而不计较价值的,所以有缘人在家中坐,如果行善积德,佛门中的珍宝就会飞到他的怀里,如果作恶多端,即便是巧取豪夺得到宝贝也只能带来灾祸。
我听了慧园大师这番话,心里满是狐疑,觉得这说法太过玄乎。可大师却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思,接着说道:“你若不信,且听我讲个事儿。前些日子,山下有户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