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刻痕里填满蜂窝煤的碎屑,顶端宝珠被雷击劈裂的豁口处,卡着半截锈蚀的避雷针——那是九十年代初乡政府组织的“文物保护工程”残迹。经幢基座四周散落着空农药瓶,不知哪个剧组曾在此拍摄武侠剧,用红油漆在梵文上描出夸张的血迹。
如果你走着当时的京城郊区,古寺厢房梁柱成为养鸡场的栖架,汉白玉须弥座改砌成腌菜池的围挡,鎏金铜佛像在物资回收站与废铁同眠。当京郊农民用辽代沟纹砖砌猪圈时,数百公里外的潘家园市场,新鲜出土的唐彩陶俑正在玻璃柜里反射着吊灯的白光。
实事求地说,那时候我也没有很多保护意识,我虽然目的不纯,但总归是不偷不抢,自认为不犯法。当然了,放在现在这就不可取了,但现在也没这种历史条件了啊。当时谁懂这些?更没人管那些残垣断壁!我要是不去捡,那些东西也都会烂成渣子。
当时没有金属探测器,即便是有我也买不起,我就是在背包里装上个放大镜小铲子而已。跑的地方越多,越觉得京城附近卧虎藏龙,很多不起眼的建筑废墟竟然是皇家敕建的寺庙,很多残破的石碑上有“敕建”“圣旨”之类的字。同时我也觉得面对这些文化宝库,自己才疏学浅,有点像无头苍蝇乱飞。更何况京城附近古迹太多了,要是逐一去看去找,简直就是大海里捞针,浪费自己本来就不足的精力。于是我就专门找了一些关于京城掌故书籍,像什么《长安客话》《春明梦余录》《日下旧闻考》《旧京琐记》《琉璃厂杂记》等等,逐一进行了反复研读,发现京城附近山区很多古寺是皇家寺院,后来战乱频仍屡毁屡建,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断定这种地方肯定有一些佛像之类遗存,就把重点放到了这上面。
去的多了,也真找到了一些残损小型铜佛像和石雕佛像,更多的还是各种小珠子、古代钱币和破损的瓷器。其实也找到过大型的佛像,铜的石头的都有,也有一些雕刻精美的各种石雕,但自己知道那都是国宝,国家早晚要恢复起来,如果弄这些东西肯定犯大罪,弄点小玩意都是游走在法律边缘提心吊胆,根本不敢碰那些东西。
那一年深秋,我到京西山里闲逛,那时候京西山区并不太平,时不时有失踪的独行游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经常会引起轩然大波。我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害怕,但包里话也是装着一把剔骨刀防身,庆幸的是没有出什么事情。那次我就遇到了慧园大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时我正好在路边一个破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