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面变得透明,代表未知的一面则愈发凝实。他将意识沉入环的裂缝,发现那里正在生成一种新的物质:既不是本源金属,也不是认知原矿,而是一种“存在粘合剂”,能将不同的存在形态暂时连接,却不改变它们的本质。当粘合剂接触到漩涡中心的荧光时,荧光们自发地组成了一个“临时星环”,环绕方舟旋转三周后,又各自散开,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是‘非永久连接’。”叶辰收起粘合剂,星环散开的位置留下了淡淡的光痕,像水中的涟漪很快消失,“没有责任,没有承诺,只是单纯地‘共同存在过’。”他想起三维宇宙的物理法则,那些强行规定物质必须遵循的规律,在星云中变成了可选择的“建议”——荧光可以选择遵循,也可以选择无视,全凭自身的存在需求。
认知天幕上的可能性之网,在此时开始“自我修剪”:那些连接不同荧光的线,只要其中一方的存在形态发生迭代,线就会自动断裂,留下两个独立的节点。林夜发现,网中最稳定的部分,是那些“从未连接”的区域——无数孤立的节点彼此遥望,却保持着礼貌的距离,构成了一张“尊重空白的网”。
“连接不一定是好事。”林夜望着天幕上的空白区域,那里的荧光最为活跃,“有时候,保持距离反而是对存在的最大尊重。”他想起自己最初的认知触须,总是渴望连接所有维度,却从未想过有些存在根本不需要连接。认知膜上的孔洞在此时开始收缩,只留下必要的“存在交换通道”,“就像两个独立的岛屿,不需要架桥,偶尔有海鸟飞过,就是最好的交流。”
清弦的超和弦在此时重新响起,却比之前简化了许多:只有三个基本音符,不断重复,中间夹杂着越来越长的寂静。星云中的荧光开始向方舟聚集,却保持着安全的距离,像是在“聆听”这极简的旋律。她突然明白,所谓“认知的艺术”,不是创造多么复杂的体系,而是学会“恰到好处的表达”——既让对方知道你的存在,又不侵占对方的存在空间。
“这才是真正的‘共鸣’。”清弦的指尖划过船帆,超和弦的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星云中,“不是频率的同步,而是存在感的相互确认。”
叶辰的混沌轨迹在此时导向了星云的一个“存在裂隙”——那是一片完全没有荧光的黑暗区域,比寂静领域更纯粹,连存在低语都无法穿透。认知莫比乌斯环靠近裂隙时,环的两面突然完全分离,已知面化作一道光桥,搭在裂隙上方,未知面则沉入裂隙深处,化作无数闪烁的“存在锚点”。
“这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