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大图旁还挂着一幅古朴的周公负成王图。
他身着质地上乘的深衣,腰束玉带,虽已年近五旬,但精神矍铄,目光锐利,不怒自威。而在他面前的是白渠建设的负责人郑国。
“郑国拜见相邦。”郑国恭敬行礼。
“免礼。”吕不韦转过身,目光落在郑国身上,“白渠之事,进展如何?可有难处?”
郑国定了定神,条理清晰地汇报了近期的勘测结果、初步的工程规划以及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和所需的人力、物力支持。
吕不韦耐心地听着,偶尔提出一两个精准的问题。
“人力、府库钱粮,你可径直与治粟内史商议,本相已打过招呼。”他沉声道,
“唯工期,须得抓紧。王上年少,然志存高远,关中丰饶,乃定天下之基石。此渠早一日功成,大秦便早一日得益。”
“谨诺!郑国必竭尽所能,不负相邦所托。”郑国再次躬身。
吕不韦挥了挥手:“且去忙吧。有何难处,随时可来报本相。”
郑国恭敬退出,心中略松一口气,同时也感到压力更甚。
回到自己的府里后,管事悄然跟了进来,手中多了一个加盖了火漆封泥的细竹管。
“郑公,”管事声音压得极低,“方才有人送来此物,言是……韩地故人所托,务必亲交于先生。”
郑国心中一凛。韩地故人?他不动声色地接过竹管。
“何人所送?”他问道。
“来人穿着寻常短褐,面生得很,放下东西便匆匆离去了,只说是受人之托。”管事答道。
郑国点了点头:“知道了,你且退下。”
待管事离去,并轻轻掩上房门,郑国走到窗边,借着天光仔细查看那封泥。确认无人窥视后,他用随身携带的小铜刀,小心翼翼地挑开封泥,抽出里面的东西。
是一卷极薄的绢帛,卷得极紧。
他缓缓展开绢帛,上面是用标准的晋系文字书写的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小字。当看到落款处的名字时,郑国瞳孔骤然收缩——“非”。
竟是韩非公子!
郑国屏息凝神,快速阅读信中内容。信中,韩非先是问候了他在秦的境况,随即笔锋一转,提及了他的同门:李斯。
信中大意:吾弟李斯,上蔡布衣,然胸藏锦绣,有王佐之才。今弃楚赴秦,意展宏图。足下今为相邦上宾,若斯抵咸阳,万望足下念昔日同窗之谊,稍加拂照,引荐于当路。斯若得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