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做饭的好经验,再加上夏凰的活动,顺利地调到了宁县东城的国营饭店做帮厨。
虽说这职位比起在镇上的时候降了,可毕竟是在县城里,工资也不比之前低。陆大勺心里头挺知足的,也踏实肯干,跟同事们相处得挺融洽,没过多长时间就扎根了下来。
为了能多挣点钱,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宽裕些,李大丫、李巧凤带着陆云那四个年纪虽然不大却懂事的姐姐,除了忙活家里的那些活计之外,还在杨秀秀的操持下,接了国营火柴厂往外分发的家庭糊火柴盒的工作。这活儿技术含量不高,全靠手熟和熬时间,按件来计酬,在城里也是许多家庭妇女补贴家用的常见选择。
她们这一大家子六个女人,在家里支起了个小型“流水线”,每天一有空闲时间,就坐在一块儿糊火柴盒。六个女人手脚麻利,分工合作,或裁纸、或折盒、或涂浆糊、或压成型,动作快得很。一天下来,完成的量相当可观,就算不靠陆大勺的工资,也能勉强支撑一大家子在县城的花销了。
每到晚饭的时候,陆大勺总会从饭店里带回来些多余的、没什么滋味的菜帮子,或者是熬过汤的骨头渣,一家人就围坐在桌子旁,分食粗粮窝头,就着这些油水聊聊白天的事。陆云做完自己的作业之后,还会主动教三个姐姐识字,倒也算得上其乐融融。
而杨秀秀这边,就更让陆家惊讶了。
郑家原本想着这祖孙俩,一个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一个是才三岁的小娃娃,在这县城里生活难免拮据,再加上郑业在村里的时候受了她们不少照顾,便已经做好了让夏凰适当接济她们的准备。可谁能想到,杨秀秀的表现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杨秀秀同样接了大量糊火柴盒的活计,她可不像陆家有六个劳力,就只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按常理来说,她糊盒子的速度能勉强糊口就算是很不错的了,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杨秀秀交活儿的速度和质量,让火柴厂负责收活的王大姐都啧啧称奇。
“秀秀婶子,您这手可真巧!一个人顶好几个人干的了!”王大姐清点着杨秀秀一次交来、堆得像小山似的火柴盒时,忍不住夸赞。杨秀秀每天交上来的火柴盒,堆得像小山似的,数量多得让人咋舌。而且那些盒子每个都糊得又齐整又结实,封口处严丝合缝的,就跟用尺子量着做出来的似的,比好些糊了几年火柴盒的人做得还要好。
杨秀秀却只是谦逊地笑笑摆摆手:“哪里哪里,老婆子我手慢,就是不敢糊弄事儿,想着这活儿既然接了,就得做好,每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