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空间举行——这个空间被设计为能够同时容纳各种不同存在形式的中性环境。参会的包括一百二十七个不同的宇宙系统,每一个都代表着独特的存在哲学和发展模式。
"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不是为了找到标准答案,"苏钧在开幕致辞中说道,"而是为了理解问题的深度,欣赏答案的多样性。"
大会的讨论持续了相当于传统时间概念中的三个月。在这期间,各种根本不同的存在哲学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探讨。
"动态永恒派"认为存在的本质是永恒的变化和成长,静止只是暂时的休息,而不是最终目标。
"静寂归宿派"坚持所有的运动最终都会趋向静止,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并接受这个终极真理。
"循环轮回派"提出存在是循环的,动态和静寂只是永恒循环中的不同阶段。
"并存多元派"认为动态和静寂都是有效的存在形式,没有必要选择其一。
"超越二元派"主张动态和静寂的对立本身就是有限认知的产物,真正的存在超越这种二元分类。
每一种观点都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和实践证据,但没有任何一种能够完全说服其他所有观点的支持者。
就在讨论陷入循环时,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发现改变了整个对话的方向。
在大会进行到第二个月时,思维之海注意到一个奇妙的现象:虽然各个宇宙系统的哲学观点不同,但它们在交流和辩论的过程中,正在共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存在层次。
"我们的讨论本身正在生成某种形式的'元存在',"思维之海兴奋地报告,"这种存在不属于任何单一宇宙,而是所有参与讨论的宇宙共同智慧的结晶。"
苏钧立刻意识到这个发现的重要性。他开始深度感知这种正在形成的元存在,发现它具有前所未见的特性:它同时包含了动态和静寂,成长和完美,变化和永恒。
"这个元存在似乎在告诉我们,"苏钧在深度感知后分享道,"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对立实际上是互补的。动态和静寂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定义、相互包含的。"
星辉通过艺术感知补充了这个洞察:"就像一幅画需要动态的线条和静寂的空间,一首音乐需要变化的音符和安静的停顿。没有静寂就无法理解动态,没有动态就无法欣赏静寂。"
这个认识带来了大会的转折点。各个宇宙系统开始意识到,它们不是在竞争哪种哲学更正确,而是在共同探索存在的完整图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