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在工作中有过观点碰撞,但都以全省发展为目标,携手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而省政府与市里之间,也在一次次的沟通、矛盾化解中,逐渐形成了上下一心、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正当全省上下在生态与发展的平衡中逐步前行时,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浪潮席卷而来。东南亚市场的快速崛起,让西南边境省份成为国内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的关键节点。中央下发文件,要求西南边境省份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新高地,这一新任务再次打破了现有的工作节奏。
罗卫国在省委常委会上神色凝重:“这次机遇千载难逢,但风险同样巨大。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通关效率、政策衔接都存在短板,一旦应对不当,不仅抓不住机遇,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他特别强调,开放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民族地区的稳定不容有失。
王晓东在省政府党组会上反复研读文件,向李维民和杨刚抛出问题:“中央要求半年内启动中缅边境合作示范区建设,可德宏州那边跨境民族混居,土地权属复杂,项目落地难度超乎想象。更别说资金缺口高达百亿,该怎么破局?”
李维民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省长,我建议采取‘省市共建、央地联动’模式。但德宏州张书记一直主张‘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开发思路,和省里‘产业先行’的规划有冲突。”
杨刚补充道:“而且罗书记肯定会要求在项目中嵌入生态保护条款,这又会增加建设成本。”
果不其然,在项目协调会上,德宏州委书记张正明率先发难:“省里不能只盯着 GDP!我们州 32 个民族世代居住在边境线,随便推平一块地都可能引发民族矛盾。必须先做文化保护规划,再谈开发!”
王晓东揉了揉眉心:“正明同志,中央的时间节点卡得紧。我们可以双轨并行,但产业园区必须按期开工。省政府会成立民族事务协调专班,确保项目推进中尊重民俗习惯。”
会议僵持不下时,罗卫国突然到场。他环视会场,目光扫过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规划红线:“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但开放不是破坏。” 他指着德宏州的生态保护区,“这里的热带雨林是边境的绿色屏障,任何开发都不能越雷池半步。”
王晓东与罗卫国对视片刻,提出折中方案:“我们把示范区分成核心产业区和生态缓冲区,在民族村寨外围设立保护性开发带。同时申请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弥补生态保护带来的成本缺口。”
罗卫国点头认可:“晓东同志这个思路好。但要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