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忐忑的众人,突然话锋一转:“但系统再精密,也需要人守住本心。”
正当各部门紧锣密鼓接入预警系统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某新能源企业拿着审批文件哭诉,称其竞争对手凭借与原涉事副局长 “遗留的人脉关系”,在环保验收中弄虚作假。王晓东连夜调阅验收记录,发现对方竟用三年前的环评报告蒙混过关。“这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 他拍案而起,当即组建 “回头看” 专项督查组,对近半年所有验收项目进行倒查。
督查组的工作车穿梭在各个园区,王晓东戴着安全帽亲自爬上企业屋顶检查光伏板装机容量。在某家号称 “零排放” 的工厂,他蹲在排污口旁,用矿泉水瓶接了半瓶泛着白沫的废水:“把这个送去检测,结果出来前,生产线不许开动。” 当晚,他在指挥部召开视频会议,屏幕上闪烁的红点标记着问题企业的位置:“这次要建立‘黑名单’联动机制,一处失信,全省受限!”
政策执行的 “最后一公里” 始终是王晓东关注的焦点。他发起 “局长走流程” 活动,要求各部门负责人以普通企业代表身份,全程体验政策申报流程。某部门负责人在窗口排队三小时后,红着脸向他汇报:“审批表重复填写三次,系统还总卡顿。” 王晓东当即要求信息部门开发 “一键申报” 平台,并设立 “办不成事” 反映窗口:“群众堵心的地方,就是我们改革的方向。”
当春风再次吹绿园区的草木时,王晓东站在政策落实成果展的电子沙盘前,看着不断跳动的绿色数据点露出欣慰的笑容。但他没有丝毫懈怠,在全省干部大会上,他举起一叠群众感谢信:“这些信不是奖状,是沉甸甸的责任。” 他身后的大屏幕切换成廉政风险预警系统的实时画面,红色警示灯已许久未曾亮起,“我们要让权力在透明中运行,让政策在信任中落地。”
秋分刚过,王晓东戴着草帽混在排队办事的企业主里,听着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吐槽。“上次整改后确实快了,但谁知道能管多久?”“就是,以前政策都是‘一阵风’。” 他攥着小本本默默记着,鞋底沾的泥土在政务大厅的瓷砖上蹭出深色痕迹。
当天下午,王晓东把各部门负责人 “押” 进了临时搭建的 “问题解剖室”。投影仪亮着政策落实流程图,上面密密麻麻贴着群众反馈的便利贴:“审批盖章还得跑三个楼”“补贴申请材料又变多了”。他扯了扯领带,像拎小鸡似的举起一张纸条:“说好的‘一站式’服务,怎么又变回‘马拉松’了?长效机制不是写在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