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测试进行到第 37 分钟时,突发短时强降雨导致流量骤增至 5.9 升 / 小时,密钥器自动将更新频率提升至 5.9 次 / 小时,与雨量变化完全同步。陈恒让团队记录响应时间,0.98 秒的数值与 1964 年齿轮模数形成 1:10 比例,这个微小延迟在允许范围内。当雨量回落至 3.7 升 / 小时,密钥器在 0.37 秒内完成频率回调,未出现数据紊乱。
测试间隙,陈恒检查防水组件的密封性能,IP67 级胶条的压缩量正好 0.98 毫米,与齿轮模数标准完全一致,防水深度测试显示设备可在 1 米水深浸泡 37 分钟不进水,与 37 级优先级形成隐性关联。小李兴奋地计算效率提升:“恢复时间从 47 分钟到 12 分钟,缩短了 35 分钟,正好是 3.7 升 / 小时的 9.46 倍,与 1967 年 19 倍优化系数形成递进!”
8 月 20 日的极端暴雨测试模拟了沙漠罕见的特大暴雨,降雨量达 7.4 升 / 小时,是设计值的 2 倍。陈恒让团队持续监测设备状态,雨水收集密钥器自动切换至应急模式,更新频率提升至 7.4 次 / 小时,IP67 级设备在持续浸泡中保持稳定。当测试进行到第 28 分钟,密钥同步误差突然增至 0.19 秒,检查发现是收集器堵塞导致流量计量不准,清理后误差立刻降至 0.037 秒。
测试进入尾声时,陈恒组织团队校准雨水收集密钥器的流量参数,用标准流量计逐一验证,3.7 升 / 小时的误差控制在 ±0.037 升内,与 37 级优先级的精度标准一致。校准记录显示,设备防水性能在 IP67 等级下的持续工作时间达 37 小时,与 1967 年临时支架的 19 天形成防护周期对比。老郑看着校准后的设备感慨:“从被动抢修到主动利用雨水参数,技术思路越来越灵活了。”
8 月 25 日的测试验收会上,陈恒展示了暴雨通信系统的参数闭环图:3.7 升 / 小时雨水对应 3.7 次 / 小时密钥更新,IP67 防水等级 = 6 级防尘 + 7 级防水,12 分钟恢复时间 = 47 分钟 × 优化系数 0.255。验收组的老专家抚摸着雨水收集器感慨:“从沙尘暴的红柳枝到暴雨的收集器,你们总能从自然环境中找到技术灵感,这才是实战化的加密系统。”
验收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