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上光层,沈墨书的徒孙用龟甲砚的墨修补缺损的字,战气与墨交融的地方,文字竟自动补全,比原来更清晰。后来战气卫巡逻时,总会特意绕到文渊阁,用战气为典籍“拂尘”,说这些字“比盾还重要,丢了就忘了怎么护归墟”。
龟甲砚的砚盖里,藏着块战气凝结的墨锭,楚临风的徒孙用战气催动时,墨锭里浮出段影像:文圣用战气笔在兽骨上写字,战神举盾护住他免受戾兽惊扰,姜暖在旁调和战气与墨汁——影像旁刻着字:“文借战气传远,战借文字记深,墨与盾,本是一双。”如今归墟的“文战同传”便是由此而来:战气卫将战策刻在战气墙上,沈墨书的徒孙将战气卫的故事写进竹简,前者护当下,后者传未来,连最猛烈的戾气都无法磨灭归墟的记忆。
有卷记录兽语的竹简被暴雨淋湿,字迹模糊,楚临风的徒孙引战气烘干,沈墨书的徒孙用龟甲砚的墨重描,烘干的竹简上,兽语符号旁竟自动生出对应的汉字——老学士笑着说:“这就是文圣说的‘战气为墨骨,墨为战气魂’,文字有了骨,才能站得稳。”
药墨里的文心:治愈带来的共鸣
苏玉瑾的药箱在龟甲砚旁自动打开,里面的药墨突然腾空,对着砚台飞去。药墨与砚池的水相融,爆出的墨香里飘着奇特的气息:既有药草的凉,又有墨的沉,还有战气的暖。姜暖的虚影在墨香里显现,她正用六和草汁磨墨,墨汁滴在受伤的戾兽幼崽身上,伤口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皮毛上还留下淡淡的墨痕,像个小小的“愈”字——这场景与此刻苏玉瑾的徒孙用药墨给兽群做标记的模样,几乎一模一样。
“他当年总说墨只能写字,我偏要让他看看,墨也能救人。”姜暖用指尖蘸了点药墨,在文圣的竹简上画了朵六和草,草叶竟微微摆动,“你看,苏玉瑾的药能入墨,墨能入药——药香让字有了温度,墨痕让药有了记忆,这才是能传千年的良方。”
药农们发现,用六和草汁调的墨,不仅能写字,还能驱虫防腐。苏玉瑾的徒孙按《百草秘录》记载,将回心草、焰花蜜混入墨中,制成的“护心墨”写在兽皮上,既能记录兽语,又能安抚兽群的凶性。有头被戾气感染的公狼,见了药墨写的“归”字,竟主动跟着兽人回了共生园,墨痕在它眉心化成个淡印,像是文圣给它盖了个“家人”的戳。
龟甲砚的砚底,刻着段被药香覆盖的墨方,苏玉瑾的徒孙用温水擦拭才能显现:“制墨需六和草汁为引,焰花蜜为甜,回心草为清,战气为骨,星砂为光——此墨能记,能愈,能安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