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事的烟锅顿了顿,抬眼瞧他:“苏先生是做盐生意的?”
“祖上做过,家里还留着些旧票根,想对对档。”苏半城说得滴水不漏。
李主事没再追问,领着他推开档案库的门。一股混合着霉味、樟木味和灰尘的气息扑面而来,呛得苏半城忍不住咳嗽。库房里没有窗户,只靠屋顶的气窗透进些微光,一排排半人高的樟木箱贴着墙壁码到顶,箱身上用朱砂写着年份,字迹大多模糊不清。
“光绪三年的在最里头。”李主事举着油灯往前走,火苗在潮湿的空气里摇摇晃晃,“那时候的档案归山西司管,后来司署合并,挪了好几回地方,能不能找着,全看你的造化。”
苏半城的目光扫过那些箱子,突然停在第三排最左边的那只上。箱子的铜锁已经锈死,箱角磕掉了一块,露出里面深褐色的木头——和他记忆里父亲书房里那只装账本的箱子,竟是同一种木料。
“就是这个。”他走过去,指尖刚碰到箱身,就听见李主事“咦”了一声。
“这箱子……去年翻检的时候还空着呢。”李主事凑过来,用灯照了照箱底,“你看这积灰,像是没人动过。”
苏半城的心猛地一跳。他从腰间解下一把小巧的铜钥匙,那是父亲留给他的遗物,他一直以为是开家里衣柜的,此刻往锁眼里一插,竟“咔哒”一声转开了。
箱子里铺着一层褪色的蓝布,布上放着几本线装账册,纸页已经泛黄发脆。苏半城小心翼翼地抽出最上面的一本,封面上写着“光绪三年山西盐引拨付明细”,字迹工整,正是父亲的笔体。
他翻开第一页,瞳孔骤然收缩。账册上记录的每一笔盐引数目,都比他从太原知府那里抄来的官方记录多了三成。最显眼的是五月十二那笔,运往蒙古王府的盐引数量旁,用朱笔写了个极小的“补”字,下面压着一个模糊的指印,指印边缘泛着暗红,像是干涸的血迹。
“这……这不合规矩啊。”李主事凑过来看,声音都发了抖,“盐引数目都是户部、兵部、内务府三方核过的,怎么会……”
苏半城没理会他,手指飞快地往后翻。账册的最后几页被人撕去了,残留的纸边还带着撕裂的毛茬。他把账册放回箱子,又摸出下面的几本,发现都是各地盐商的行贿记录,其中一页记着“谭宗浚,白银五千两,求增盐引配额”,旁边画着个小小的“谭”字印章——正是盐引案的主犯,那个在太原城呼风唤雨的大盐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