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曹操含笑追问。
“户籍制度若改,世家根基尽断。”
荀彧笃定道。
据他所知,刘煜正在幽、并、冀三州大力推行教育普及,设立稷下学宫。
每郡每县至少一座,甚至可能更多。
不出十余年,待世家失去知识垄断,户籍制度变革完成,世家根基便不复存在。
“操甚好奇,文若如何看待挖世家根基的刘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曹操凝视荀彧,饶有兴趣地问。
“刘煜登基称帝,可保大汉延续数百载。”
荀彧严肃答道。
“看来文若对刘煜颇为认同。”
曹操略作点头,接着说道,“可惜文若与刘煜并非一路人。
刘煜意欲动摇世家根基,而文若身为荀氏之人,无法割舍。”
当下天下,颍川荀氏无疑是顶尖世家之一。
“故而我选择侍奉曹公。”
荀彧微施一礼,言辞坚定。
当时曹操尚未如后世般声名远播,难以吸引贤才。
荀彧经多次拜访荀氏,方被邀请为谋士。
换言之,曹操如今已获颍川荀氏支持。
荀氏安排荀彧出仕辅佐曹操。
内心深处,荀彧更倾向刘煜,若非身份所限,他愿追随刘煜左右。
无奈如曹操所言,世家身份深植于荀彧血脉,无法摆脱。
荀氏给予他诸多便利,他难以违背。
荀彧离去后,曹操眼神微冷。
他深知荀彧并非真心归附。
“延续汉室数百年?”
曹操遥望北方,轻蔑一笑。
他曾言:“吾平生志向,乃汉征西将军。”
然而,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他不顾汉帝哀求,勒杀怀有五个月身孕的董贵人。
如此行径,何以谓忠?
董贵人身怀皇嗣,此等事若传开,岂非动摇汉室根基?
而就在发表《述志令》三年后,曹操进爵为魏公。
汉承秦制,无公爵之说,上一位封公者正是篡汉的王莽。
曹 迫汉帝刘协封其为魏公。
魏公之名源于“代汉者,当涂高”
的谶语。
至于曹操为何未篡汉自立,非不愿也,实不敢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