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阁六部制,刘煜早已与众人详细说明,大家都清楚其中缘由。
之所以只封为吏部侍郎,显然是为了日后留有空间。
难道建国后什么都不给予封赏吗?即便如此,听到吏部负责官员任免的消息,下属们对戏志才的权力既感到震撼又心生羡慕。
特别是许攸、荀谌等人,当初归降时目的就不单纯。
“若是我一开始就投奔刘煜,这吏部侍郎的位置可能就是我的了。”
许攸暗自思忖。
‘尚有机会,吏部尚书一职可争。
’
此言亦为许攸心中所想,荀谌与辛评同样抱持此念。
“礼部侍郎,田丰,掌管国内祭祀与教育事务。”
刘煜再度宣告。
另有一语未宣,那便是科举。
当下读书人数稀少,科举根基尚未稳固,刘煜自不会提及。
待日后天下读书渐多,再行科考制度。
相较吏部侍郎,礼部侍郎并未引起过多关注,然田丰对此甚为热心。
身为稷下学宫负责人多年,他对推广教育之事极为热忱。
“臣领旨。”
田丰起身拜道。
刘煜已封王建国,其令即王命,戏志才与田丰称‘遵旨’并无逾矩。
“刑部侍郎,陈宫。”
“工部侍郎,欧兴。”
“兵部侍郎,贾诩。”
“户部侍郎,沮授。”
六部侍郎至此分派完毕。
除戏志才外,仅贾诩获内阁行走之权,可与陈宫或沮授商议政务,但此殊荣轻易不可授予他人,以免旁人误以为六部官员皆可入内阁,轻视内阁地位。
此为当前状况,刘煜麾下可用之人有限,未来或将更严格管控内阁权力。
日后入内阁者,需辞去所有实权职务。
可以说,内阁阁老权势极大,却唯赖于皇帝支持。
无皇帝庇护,内阁形同虚设,甚至不及六部影响力。
然而,刘煜非寻常人,仅凭其长寿便可活至千年。
待登基称帝后习练人皇经,或许某日便成天地圣人,届时一切规则都将向实力低头。
但就目前而言,有规则总好过无规则。
程昱被任命为监察院院长,掌管全院事务。
闵纯担任左察使,专责京城官员的监察;耿武则为右察使,负责外地官员的监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