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
可奏疏读到末尾,崇祯却轻轻叹了口气。
朱慈炲在奏疏里反复请罪,言辞惶恐,说自己深知 “藩王不得私自募兵” 的明律,更知晓唐王因募兵被废的先例,如今虽侥幸立功,却不敢邀赏,只盼陛下治其违制之罪。
崇祯一叹,心道:
“明代有严格的藩王制度,藩王就藩后,不得干预地方政务、不得私自离开封地,更严禁私自招募军队,以防藩王拥兵自重威胁皇权。
这一制度延续至明末,即便天下大乱也未松动。
在崇祯九年时,阿济格率建奴攻打北直隶等地,京师戒严,崇祯下旨勤王。
唐王朱聿键心切上疏请勤王,崇祯帝不许朱聿键。
朱聿键竟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行至裕州,崇祯帝勒令其返回,后朱聿键没有遇到清军,却中途和农民军交手,互有胜负,乃班师回南阳。
崇祯帝大怒,冬十一月下部议,废朱聿键为庶人,派锦衣卫把其关进凤阳皇室监狱。崇祯帝改封其弟朱聿鏼为唐王。
如今,朱慈炲未经请示便私自招兵北上,若是自己不特赦,其必然重蹈朱聿键的覆辙,免不了被幽禁致死。”
念及此,崇祯又回想起其这个王爷在历史上的事迹:
“朱慈炲在崇祯九年袭封益王,始终在封地建昌。
弘光政权覆灭后,清军铁蹄踏入江西,南昌、建昌相继陷落,多少皇族宗室或降或死,唯有朱慈炲带着益藩的亲族,一路辗转逃往福建汀州,率部归附隆武帝。
受命协调江西、福建边境的抗清武装。
顺治三年隆武帝朱聿键被俘,多少皇族和文武大臣望风而降,朱慈炲却能突围而出,一路向南,逃往广东投奔永历政权。
直至病逝于韶关,始终未曾变节投降。
是明末皇族里少有的坚定抗清之人,比起那些一遇危难便屈膝投降的宗室,这份血性,实属难得。
“趁此机会,不若将他与唐王朱聿键一同赦免了。”
想到这,崇祯他提笔蘸了墨,在朱慈炲的奏疏末尾批下一行字:
“募兵虽违祖制,然护民剿贼有功,功过相抵,免罪。着即率部来南京,另有任用。”
放下朱笔,崇祯又唤来王相尧:
“传朕旨意,即刻派人赦免朱聿键,令至南京觐见。”
王相尧愣了愣,随即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