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箭毒蛙彻底失去荧光,第二组红光区的美洲豹幼崽出现攻击性增强,第三组全光谱区的凤梨提前四个月开花。对照组使用亚诺玛米人的树脂火炬,火光波动频率与萤火虫闪烁同步。
“传统火把的光谱在560-620纳米之间。”玛尔塔用光纤光谱仪扫描火炬,“正好避开雨林生物的敏感波段。”卡瓦尼突然吹响骨笛,20只树蛙应声跳入对照组围栏,表皮荧光在火光中逐渐恢复。
汤姆的备用相机在树冠层拍到惊人画面:跳蛛用导电蛛丝将LED灯改造成微型电网,诱捕趋光昆虫。李墨飞用微电极测量蛛网电压,竟达到12伏特——足以击晕小型蜥蜴。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蜘蛛的毒腺分泌液导电率比正常值高300%,疑似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下的变异。
“基站。”卢西亚诺指向雨林边缘的通讯铁塔,“盗伐集团为了监控巡逻队,私装了20个信号放大器。”频谱分析仪显示,这些设备的电磁泄漏强度是安全标准的47倍。
亚诺玛米战士用树脂涂抹全身,在夜幕掩护下突袭信号塔。李墨飞用热像仪记录到,树脂涂层的红外特征与树皮完全一致。当最后一个放大器被拆除时,树冠层的跳蛛突然集体坠落,像被剪断提线的木偶。
玛尔塔在基站控制室发现加密日志:伐木公司故意增强特定波段光照,以加速有价值木材的生长。这些数据与李墨飞的光囚实验结果完全吻合,红光照射区的紫檀木年轮密度异常,早熟木材每吨多卖300美元。
项目验收当天的晨雾还未散尽,李墨飞已经在部落外围挖好了最后一个基坑。他掀起防尘布,露出六棱柱形的路灯外壳——氧化铜玻璃在晨光中泛着暗红色,像凝固的葡萄酒。两个亚诺玛米青年抬着混凝土预制件过来时,他正在用光谱仪校准灯罩:“这种光不会惊扰夜行动物,还能让某些植物更好地进行光呼吸。”
卡瓦尼蹲在首根安装完毕的灯柱旁,石刀在铝制灯柱表面刮出细碎金属屑。他左手握着从部落老人那里借来的骨笛,每当吹出特定频率的音调,右手的刻刀就会随声波共振。“这是箭毒蛙在旱季求偶时的声纹。”他指着刀尖下渐次成型的波浪纹,"现在它们迁徙路线被公路切断,得帮它们重建信号站。"
3个月后的雨季深夜,暴雨在滤光灯周围织出金色光晕。安装在灯柱顶端的红外摄像机突然开始连拍:六只钴蓝色箭毒蛙正聚集在灯下,皮肤上的荧光纹路比3个月前明亮了四倍。雄蛙鼓起声囊的节奏与灯柱图腾的波纹完全同步,而20米外的林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