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飞的手电筒光束扫过腐烂的棕榈树干时,蓝光滤镜下的雨林像浸泡在显影液里的底片。本该泛着荧光的箭毒蛙皮肤此刻暗淡如枯叶,只有用紫外灯贴近照射,才能勉强看到几点残存的青绿色光斑。
“求偶信号消失了。”卢西亚诺用镊子夹起蛙尸,解剖刀剖开的胃囊里塞满未消化的白蚁——这些本该被荧光吓退的猎物。便携式光谱仪显示,蛙皮反射率从正常的87%骤降至12%,光谱峰值偏移了23纳米。
玛尔塔的卫星电话突然响起:“北区巡逻队发现美洲豹袭击牛群,这畜生专挑车灯照得到的地方下手。”
兽医诊所的解剖台上,美洲豹幼崽的眼球在无影灯下泛着诡异的琥珀色。李墨飞将视网膜切片放入共聚焦显微镜,视杆细胞密度是正常个体的2.3倍,感光蛋白基因出现三个位点突变。
“它们在主动适应光污染。”玛尔塔调出高速公路监控,成年美洲豹在隧道口逡巡,车灯扫过时瞳孔收缩速度比野生个体快0.3秒,“这些突变体正在取代传统种群。”
亚诺玛米猎手卡瓦尼突然掀开诊所门帘,手中长矛挑着只夜猴尸体:“林鬼说相机吃魂,这只猴子在闪光灯下发了疯。”
生态摄影师汤姆的营地堆着七台被砸毁的红外相机,镜头碎片上粘着树脂与羽毛——这是亚诺玛米人的驱邪标记。李墨飞捡起存储卡插入电脑,夜视视频里,夜猴群正用前爪疯狂抓挠自己的眼睛,直到角膜脱落。
“每秒30帧的补光频率干扰了它们的生物钟。”李墨飞用示波器分析相机电路,发现红外LED的脉冲间隔与夜猴脑电波的δ波震荡同步。卡瓦尼突然抢过相机残骸,用石刀剖开电源模块:“里面有蜘蛛精!”
电路板上确实爬满微型跳蛛,这些本该栖息在树冠层的生物,被LED热量吸引筑巢。它们的蛛网覆盖了光敏电阻,导致相机在月光下也会错误触发闪光。
雅伊拉长老的树皮纸出现新图案:螺旋排列的凤梨花,这在部落历法中象征灾年。李墨飞循着标记深入雨林,发现本该在旱季开花的凤梨科植物,却在暴雨中绽放出惨白的花序。
便携式气象站记录到,这片区域的路灯光照强度达到3200勒克斯,是满月光的160倍。光谱分析显示,人造光源富含660纳米红光,恰好激活了凤梨的成花基因。更诡异的是,这些早熟花朵分泌的蜜露pH值高达9.3,毒死了所有前来授粉的蜂鸟。
李墨飞在部落空地上架设六组不同光源的围栏。第一组蓝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