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曾名为鳄鱼恤大厦的商业建筑,自两年前被秦安收购后,便更名为晨星大厦。
大厦共43层,昔日于香江高楼中可跻身前十。
随着香江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业建筑愈发高耸。
如今,晨星大厦的高度已难以列入前十,在众多大楼中显得 无奇。
随着秦安事业的壮大,以及不断的并购,
43层的晨星大厦已难以满足需求。
在新总部大楼于维多利亚海湾附近建成之前,秦安计划在晨星大厦旁再购置一两栋楼,以供公司日常办公之用。
晨星大厦周边,紧邻“七三七”的两座大楼,一座高达31层,另一座则为24层。尽管年代久远,却因坐落于干诺比道的心脏地带而价值连城。31层大楼标价4亿港币,24层的也不低,要3亿港币。这在1980年,即香江73年股灾后房价地价达到顶峰的时期,实属天价。
秦安深知,不久的将来,81年股灾将会使房价腰斩。然而,他还是毅然决定购入这两栋大楼。其一,公司规模日益扩大,晨星大厦空间捉襟见肘,已影响到日常办公。其二,即便以当前高价入手,未来几年内,至多至85年前,其价值翻倍几无悬念。若持有至21世纪,每栋楼的价值都将跃升至15亿港币以上,故这笔投资稳赚不赔。
况且,秦安名下的产业实力雄厚,连汇丰银行的现金流也难以匹敌。7亿港币的总价,对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因此,他指派霍建宁着手谈判,期望春节后能正式拿下这两栋商业楼的产权。
位于晨星大厦第43层的,是秦安的办公室与私人领地。他身兼多职,包括香江财团负责人、晨星控股董事长兼最大股东、新和黄埔与新福平金融集团董事局主席、华夏星文化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等多个重要头衔。
1980年2月3日,农历新年将至,仅剩五日之遥。香江多数企业与工厂陆续放假,学校亦已提前放假。秦系财团旗下的公司同样如此。
此刻,秦安正坐在办公室里,聆听首席财务官梁安邦汇报本年度各企业的财务概要。
“1979年,新和记黄埔集团总营收456亿港元,总投资256亿港元,预计利润113.56亿港元。”
“同年,新福平金融集团总营收1156亿港元,总投资357亿港元,预期利润高达667.156亿港元。”
“华夏星文化传媒集团则实现总营收131亿港币,总投资56亿港元,预期利润1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