唳三声后化为青烟。孙权摩挲着温润的玉印,忽然想起少年时兄长说过的话:"江东之气,紫黄缭绕。"此刻他分明看见自己的影子投在漆屏上,竟比平日高了三分。
丹徒县令献上的奏报里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山崩前夜,有樵夫看见山顶站着金甲神人,手中的钺斧与吴王去年在濡须坞阅兵时所执的形制一模一样。而更蹊跷的是,老猎户呈玉印时,包袱皮上"永和"二字的绣纹,正是吴王妃昨日刚赏给宫女的针法。
当夜子时,太史令的浑天仪突然自转不休。守仪的小童看见天枢星的光芒直射吴王寝宫,而本该隐没的紫微垣格外明亮。值更的宫女发现,后园的梧桐树上,所有落叶的叶脉都构成了篆体的"吴"字。
孙权端坐在王座之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那方赤红玉印,指腹传来温润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天命之力。殿外一缕阳光斜斜地穿过窗棂,正落在那五龙交缠的印纽上,龙睛竟似活物般泛着金光。他微微抬眼,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异样的热切。
张昭上前一步,宽大的朝服袖摆随着他的动作微微震颤。这位素来沉稳的老臣此刻眼中闪烁着罕见的激动,额头上的皱纹因紧绷的面容而愈发深刻。"大王,"他的声音比平日高了几分,"东海仙宫现世,建业虹霓贯日,丹徒山崩现玺,此皆上天垂象!汉祚已终,诸侯并起,而大王坐拥扬、交二州,百姓归心,将士用命,正是顺天应人之时啊!"他说到最后,花白的胡须不住抖动,捧着笏板的手背青筋凸起。
站在武官首列的周瑜忽然轻笑一声。这位年轻的大都督今日特意换上了当年孙策所赠的犀甲,甲叶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他迈步出列时,腰间玉佩与剑鞘相击,发出清越的声响。"伯符兄创下江东基业,然而却中道离世......"周瑜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但随即被灼热的光芒取代,"如今江东儿郎都在等着这一天。大王,这玉印上的五龙,不正应了'五方之主'的谶语么?"
鲁肃悄悄观察着吴王的神色,见其目光游移,适时上前温声道:"公瑾之言虽直,却是一片赤诚。昔日光武起兵时,也不过据有河北一隅..."他说着忽然指向殿外,"大王请看,连宫中的白鹤都择木而栖了。"众人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果然看见几只白鹤正绕着王宫最高的檐角盘旋,其中一只忽然俯冲下来,将衔着的一枝梅花丢在殿前石阶上——这未入寒冬的时节,本不该有梅花盛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