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的衰落已成定局,戏班的演出机会越来越少,生计愈发艰难。1971 年,17 岁的元楼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是继续坚守戏曲行业,还是另谋出路。此时,电影业的兴起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他决定离开戏班,投身电影行业,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
第二章:武师生涯的艰辛与机遇
离开戏班后,元楼凭借在戏班里练就的扎实武术功底,顺利进入电影圈,成为了一名龙虎武师。龙虎武师,这个听起来威风凛凛的职业,实则充满了艰辛与危险。他们在电影中负责各种危险的动作场面,从高处坠落、激烈的打斗到爆炸场景,都需要他们亲自上阵,稍有不慎,就会受伤甚至危及生命。
元楼初入电影圈时,只能在一些影片中担任最底层的武师,做着最危险、最辛苦的工作,却拿着微薄的报酬。在拍摄现场,他经常被导演和武术指导呼来喝去,稍有差错就会遭到责骂。但元楼从不抱怨,他珍惜每一个机会,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
在这个时期,元楼参与了许多影片的拍摄,虽然大多数时候只是充当背景板,但他却从中学到了很多电影拍摄的技巧和经验。他细心观察每一位演员的表演,学习他们的表演方法和技巧,同时也不断琢磨如何将自己的武术功底与电影表演相结合。
1973 年,对于元楼来说,是命运转折的一年。这一年,着名武术家李小龙突然离世,香港电影界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李小龙的离世,使得香港电影市场对功夫片的需求出现了巨大的空缺,各大电影公司纷纷开始寻找能够接替李小龙的功夫明星。元楼因为外形与李小龙有几分相似,且有着扎实的武术功底,被罗维导演看中,签约到了罗维影视公司。
罗维导演对元楼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成为下一个李小龙。为了打造元楼的形象,罗维为他改名为成龙,并让他主演了一系列模仿李小龙风格的电影,如《新精武门》《少林门》等。然而,这些影片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观众们并不买账,他们认为成龙只是在模仿李小龙,缺乏自己的特色。
在这几部影片失败后,成龙陷入了事业的低谷。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表演风格,意识到一味地模仿李小龙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表演方式。在这个迷茫的时期,成龙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地尝试新的表演方法,与不同的导演和演员合作,寻找突破的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978 年,成龙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